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杜毓贞:“创客空间”带给学生什么?

2016年05月25日 08:58 | 作者:杜毓贞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作为清华附中这样的学校,怎么能够进一步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给予不同能力、需求、兴趣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如何能够在满足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对于在某些方面具有更强能力和需要的学生,如何能给予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杜毓贞

杜毓贞

在科技教育方面,清华附中搭建了四个平台:搭建学生科技活动的资源平台,广泛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让学生的创意飞翔;搭建学生科技活动的课程平台;搭建学生科技活动的工程创意平台;搭建学生科技活动的社团平台。除此之外,清华附中也在努力把本部资源辐射到每一个分校,一体化学校的科技教育也在推进中。

2013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举办了一项乐高实验活动,而清华附中有五个高中学生受邀参加。在一周时间内,这五名同学完成了5000字的英文任务书,并制造出一个原子力学显微镜的原型机,这让大学教师和外聘专家十分吃惊:中学生竟然也有这样的创造潜能。这几个孩子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期待在清华附中也能搭建这样的平台。2013年暑假开学,在王殿军校长的特别支持下,学校在教学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孩子们建设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空间。我们将之命名为“创客空间”。我们希望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们的创意可以飞翔,学生们可以把设想变为产品,从而借助这个空间快速成长。

创客空间的第一个项目来源于学生最熟悉的课堂———初中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原创开发的形独课程。在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进行设计,并在2014年初实现了电脑端形独游戏的开发。这个形独教育软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后来,这个团队开始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系学习编程课,并开始研究手机APP制作。历时一年,Android版和ios版的形独游戏APP相继上线发布。从完成电脑版的形独游戏的创意,到最终实现手机版的形独游戏APP,都在印证创客把创意变成现实的理念。

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创客不是独行侠,做创造性的事情需要团队合作。所以,三年时间里,这些学生在团队中快速成长,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分享。2014年下半年,清华附中把学生创客空间设置成了课程,逐步推进。在清华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开设了挑战极限学习过程——ExtremelearningProcess(XLP)课程。课程的挑战方要设计好主题,规定好完成任务的要求,任务方要在一周内按照挑战方规定的题目去完成这个过程。在2014年十一期间历时4天,从初一到高二80余名学生自由组合为6个项目组以“智能生态园”为题目进行挑战极限的学习过程。因为每个项目组要在竞争中做风投项目的中期报告,从而争取项目资金。在比赛过程中,有一个项目组被淘汰。剩下的五个项目在返回到大学XLP的课程组时,也得到了大学的教授和专家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定了这种极限挑战课程的推广性。

第一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2015年春节刚过,清华附中的学生们又投入到新的极限挑战项目之中。这次的讨论项目包括电子超市及项目产品等内容,活动完全由学生设计和组织,学生们的角色也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组织者、设计者。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创客行动要有规范和责任意识。他们专门组建团队,制定出清华附中的“创客宪章”。每一个进入创客空间的同学都要签字承诺,规范自己的研究行为。而学校也开始引导他们注重科学伦理,学生们的研究已经从最早的兴趣发展到了志趣。

在创客空间成立的将近3年时间里,学生们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变化。他们着眼于生活,进行科研创造,尝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智能台灯、防网瘾腰包、“手表”控制器……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甚至为此专门开设选修课程,由学生担任主讲,与其他同学分享。

清华附中的课程平台也面向所有同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科学课题研究面向不仅有研究兴趣且有研究潜力的学生,通过项目设计研究等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拓展类课程面向有研究兴趣、好奇心的学生,开设拓展类科学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活动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力求通过活动类科学课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中受益。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们的科研课题要多高精尖,只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思维能力有所提升,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作者系清华附中副校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杜毓贞 创客空间 学生 科技教育 清华附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