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审计署:财政专项资金部分领域骗取比例达37%

2016年05月31日 07:34 | 作者: 姚冬琴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5月17日, 审计署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结果,发现有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发挥效益。

当前,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很多领域需要大量资金,盘活“沉睡资金”显然更为迫切。为何中央一再部署要求,仍有大量资金“趴在账上”?哪些因素影响财政资金统筹盘活?如何推动专项资金的清理、整合、规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日前,审计署专门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促进专项资金统筹整合。

财政资金分配“碎片化”:

农林水类专项由114个处室管

部分领域骗取比例达到37%

审计署副审计长袁野在座谈会上谈道,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财政资金在分配上还存在着“散”“小”的问题,使用上还存在比较“乱”的问题。

从这几年审计结果公告看,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碎片化”问题突出,而且特别体现在与民生关系度比较大的项目上。他介绍说,2014年审计机关曾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渠道进行深入解剖发现,农林水事务类中的66个专项,在分配时中央层级就有9个部门在管, 具体又分散到各部门下属的50个司局、再分散到114个处。“分配渠道非常散。这块资金由114个处分配管理,到底有多少个政策方向?”袁野说。

碎片化、部门化、司处化现象在转移支付分配中也比较突出。袁野介绍说,比如2014年财政部上报转移支付项目是133个,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安排的明细专项是362个。审计抽查了其中343个明细专项,资金分配涉及到43个部门、123个司局、209个处室。资金使用中效率不高。

一些专项不仅使用效率不高,有的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安全的问题。比如2013年审计发现,有的专项由于分配的部门多,基层逐级审核上报、信息沟通不够、审核监管不到位等,弄虚作假问题比较突出。审计重点抽查了林业贷款贴息、成品油价格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基建投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专项,发现骗取比例达到抽查金额的37%。2014年,审计部门继续对专项进行审计,重点抽查了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等,发现资金被骗取套取的情况还是不能忽视。

编辑:杨岚

关键词:资金 专项 财政 整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