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紫砂陶艺紫砂陶艺

古陶瓷“捡漏”正当时

2016年06月03日 15:10 | 作者:林桢武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近日,笔者与古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先生谈起捡漏的话题,丘先生认为,目前收藏品市场的精品很多,由于鉴定跟不上,识宝者不多,致使流散到民间的古陶瓷得不到妥善保护。加上仿品量大,鱼目混珠,导致很多珍贵文物被当成工艺品流失海外,令人痛惜。

成化斗彩卷草纹胆瓶

成化斗彩卷草纹胆瓶

漏,随处可以捡到

许多人认为,当前收藏品市场早已无漏可捡,不踩雷就算不错。笔者已有三十年的收藏经历,见证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个为认为当前应该是捡漏的最佳时机。以笔者的经验,地摊实在有捡不完的漏。几年前笔者逛潘家园时,发现一个摊点摆着一个成化斗彩卷草纹胆瓶,远远望去有一眼。玩陶瓷的都知道,故宫有一件这样的瓶子,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一上手东西特别开门,米糊底圈足,略带湖水绿的釉,绿彩开着细片,且土蚀自然,器型饱满。问东西从哪来的,小伙子说不大清楚,乡下收的,要价不高,最后以800元成交。旁边还有一个成化天字罐,因破损严重没有买。笔者每次在地摊捡到好东西都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但感觉更为强烈的是,这么珍贵的器物到处流散,要不是遇到行家,真不知道命运会是如何。

多年来,地摊捡漏成为笔者的一大乐趣,不管出差到哪个地方,都要去逛古玩城和地摊,看到的宝贝还真不少,不过,也只能挑精品名品买。最初接触古陶瓷的时候,对收藏宋代五大名窑、明清官窑想都不敢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一件马来西亚回流的南宋官窑弦纹瓶海捞瓷,釉水肥厚,紫口铁足,釉面贝壳侵蚀严重,富有沧桑感。买到后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之后我曾跟一些专家探讨过,对这个瓶子大家都认同。后来经过长期观察,宋代官窑确实有外销。在马六甲出水的陶瓷,宋代五大名窑都有,捞上来过整筐整筐的钧瓷。有时候,我们在无法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只能以实物鉴定为依据,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新,不一定是仿品

当前的古陶瓷鉴定有一个难点,就是很多东西看起来很新,与当代仿品在区别上有些难度。一般传世的瓷器因有年代感,有一定的使用痕迹和包浆,较好辨认。而老瓷器出土的环境很复杂,如果按照传世的标准来鉴定,就难免出差错。

有一位藏家对笔者说,他见到一件很新的清代官窑,连圈足的加金都保存完整。就这个问题我跟丘小君先生探讨过,丘先生说,在鄱阳湖就挖出来不少品相完好的清代官窑瓷器,当地人说,这里有一个叫老爷庙的地方,是景德镇瓷器运往京城的必经之地,水下暗流很急,古代经常沉船。从这里挖出来的很多瓷器就像新的一样。这些瓷器没使用过,出自淡水湖,釉面没有受腐蚀,很容易被专家判断为新仿品。

专家们在鉴定时总爱提痕迹学,但依靠痕迹辨别真伪往往容易走眼。有一天,丘先生看了笔者收藏的两个成化鸡缸杯,连连点头。杯子外表很新,容易被人忽视。丘先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结论是,淡肉红胎,成化的典型特征,青花和色料都对,釉上彩已老化,有脱落现象,布满彩虹般的蛤蜊光,绝对是到代的。但这个结论不一定有人相信,他们认定民间不可能有价值几个亿的东西。二十年前,一位朋友拿来一个宋代定窑让笔者看,被一口否定,并当场告诉他,如果东西对,价值连城。这个朋友坚称是从古运河挖出来的,后来才知道的确是实情。那些年,古运河挖出来的好东西太多了,几乎可以写出一部中国陶瓷史。这种从怀疑到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后来,运河瓷看多了,光闻那个气息就能辨认出来,别说还有器型、工艺、材料、出土的釉面状态等元素可以一一佐证。要是在十几年前,对一些海捞瓷,因为釉面混浊,藏家就会怀疑是用酸浸泡做的旧,但现在大家已经弄懂了,海捞瓷与酸处理有很大差别。

在古陶瓷鉴定上,还普遍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无论看任何东西,总要跟博物馆同类比较,只要有一点差别就否定,而不是从整体上把握。比如成化鸡缸杯,画法和用色千变万化,几乎没有一样的,这是成化的风格。如果以一种模式作为唯一标准,就会误判。在目前出现的陶瓷种类特别丰富的情况下,藏家不能过分依赖前人的说法,包括史料记载。不管任何时期,都可能出现认识的局限或误区。只有本着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在复杂的陶瓷遗存中,作出精准的评定。

本文作者在广州猪仔墟地摊买到一件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旁边还摆放着宋影青瓷枕及几件元代小件瓷器。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古陶瓷 捡漏 收藏品市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