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梦之旅

全国政协委员谢晓尧的科教和参政生涯

2016年06月07日 09:01 | 作者:刘彤 赵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做科研,没有冒险精神很难有突破。已过花甲的谢晓尧,从来都不缺冒险精神。2013年12月16日晚上11点,谢晓尧随科考团抵达南极长城站。这是谢晓尧第一次登上南极科考,也是贵州的第一次。

谢晓尧

谢晓尧

有人说,人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挑战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于是,61岁的时候,他成为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队员。

他说,在南极的每一天都是冒险,50个辛苦并快乐的科考日,将成为一生中永远珍藏的记忆。

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贵州省委主委,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谢晓尧。

以刻苦之心追逐科研之梦

1979年,27岁的谢晓尧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到当时的贵州工学院任教。在贵州工学院,谢晓尧遇见了通往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费初、许克明、傅家祥等老前辈,他们指引着谢晓尧走上了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之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正处于更新起步阶段。1999年4月,谢晓尧作为贵州工学院控制技术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带着研究所7名工作人员被公派到美国PChouse公司学习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面对美国PChouse公司的挽留,他婉言拒绝,带领团队全部人员和设备回到贵州。

回想起30多年前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谢晓尧仍记忆犹新。“那是研发‘都匀电厂锅炉闭环控制系统’,就是用微型计算机来控制火电厂锅炉,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非常高端。”谢晓尧回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单板微机技术刚在国内兴起,设备也缺,什么都要从零开始。为完善技术,我们课题组同志一次次做实验,逢年过节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在电厂做调试,经常一大早进厂房,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才出来。”这种状态持续了3年多,项目终于成功,且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1995年,谢晓尧接到一个任务:用3个月的时间,建立贵州的第一个互联网,实现和国外连接。3个月时间

里要学技术、买设备,打通通信线路、申请域名和IP地址,协调各种关系,其中艰辛自不待言。在谢晓尧和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下,1995年10月22日,贵州工学院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成功连通,贵州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从这里发往美国南加州大学。

“当时的网速只有9.6K/S,内容大概是‘我们已经有了互联网,希望今后可以加强联系’。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我想这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好的生日礼物!”谢晓尧说,“当在屏幕上看到美国网站的信息慢慢显现出来时,我心情实在太激动了,感觉一下子和世界没有距离了。”

做科研,没有冒险精神很难有突破。已过花甲的谢晓尧,从来都不缺冒险精神。2013年12月16日晚上11点,谢晓尧随科考团抵达南极长城站。这是谢晓尧第一次登上南极科考,也是贵州的第一次。

此次科考课题是“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植物光和适应多样性资源调查及大数据采集”,主要目的是为了贵州耐寒植物和抗旱植物的培育。为此,在南极近50天的时间里,谢晓尧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野外采集那里的植物藻类、苔藓和地衣。

除了采集标本,南极的环保现状也成了谢晓尧关心的问题。原来,在野外科考的途中,谢晓尧亲眼看到了因吞食人类丢弃的塑料泡沫且无法消化而死亡的贼鸥。种种研究表明,造成南极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是旅游,南极旅游产生了大量污染,如垃圾、噪声、痕迹污染。所以,不管是谢晓尧还是其他到南极的科考队员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到野外工作,见到垃圾,哪怕是指头大小的塑料泡沫,也会拾起来带回站内处理。

2014年春节,谢晓尧在长城站度过。近50天的努力,谢晓尧共采集藻类样品130余份、苔藓70余份、地衣80余份,有望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抗旱抗冻植物资源开发提供基因资源。“都是超额完成任务。我们会对这些植物建立基因信息大数据库,投入进一步的研究。”谢晓尧说。

不做科研,心里发慌——这是谢晓尧的心声。在谢晓尧的带领下,他的科研团队屡创佳绩:创新建立和开发了数字智能化综合业务信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等,广泛应用于省内各高校和政府部门,极大加速了贵州省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进程;率先建立了贵州第一个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结束了贵州省在该方面的空白……一个个重量级的科研项目,探索实现了贵州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新经验,为贵州IT产业谱写了新篇章。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谢晓尧 科教 参政 科研 南极科考 冒险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