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让“互联网+”给传统农业插上翅膀

河南省三级政协委员“智汇中原”农业发展

2016年06月08日 09:24 | 作者:张磊 靳燕 陈明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通过一部手机,就能控制整个农场: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植物新陈代谢能力,这些数据每10秒钟采集一次,并上传至服务器,供后台进行数据分析。农场有什么动静,通过手机尽在掌握。”5月25日,在“智汇中原”·“互联网+农业大省建设”主题研讨会现场,企业代表吴迪的现身说法,让与会人员深刻地感受到:风来了!

“互联网+”为传统农业带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这场世纪变革中首当其冲。为此,人民政协报与河南省政协办公厅联合主办的“智汇中原”委员论坛,将首期研讨会的主题定为“互联网+农业大省建设”。全国、省、市、县(区)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政府代表及农业、互联网方面的相关人员,纵论“互联网+农业”的内涵与发展,厘清现实路径,推动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向各个产业领域渗透并加速融合,互联网已从单一的技术工具演进到重构产业生态及价值创造阶段,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农业部信息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郭作玉的主题演讲,代表了与会各方的基本共识。

传统与现代:

行走在“互联网+”路上的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正如河南农大理学院院长郑先福所言,“在加速我省农村网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农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相互融合,使现有的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平台真正运转起来。”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深有同感,“国家应该建立互联网+大农业的综合云计算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借此推动全国的农业加工、销售产业化水平。”

“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互联网+农业”的概念不应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与理论研究上,更需要一批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与开拓者,接地气、聚人气。

新大农业创始人吴迪将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相融合,搭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农业科技大数据平台”,制定标准的技术规范,种植不再需要技术人员,农民根据每日下达的农作指令生产。“智慧农业4.0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带动50000农民就业,“农民就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种子。”

作为不折不扣的网络大V,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供销社主任刘五一对互联网营销颇有心得,“郑州供销新浪官微于2014年8月上线,‘﹫郑州供销’上线以来,成功举办蜂产品、彩虹西瓜、金银花、铁棍山药等农产品与网络大V体验式助农活动10次,推介了蜂蜜、柿子、剪纸等18个名优特产。”据了解,仅2016年1-3月,“﹫郑州供销”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帮助村民销售铁棍山药2.5万斤,销售苹果12万斤。作为直接推动者,刘五一认为,“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实施互联网+农业,破解农产品卖难、沟通城乡、助农增收,确实可行!”

“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才是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关键。”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表示。

编辑:薛鑫

01 02 03

关键词:政协委员 “智汇中原”·“互联网+农业大省建设”主题研讨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