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八旬老人买房办私人档案馆 参观人次高达6万

2016年06月08日 15:33 | 作者:曾卫康 高鹤涛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一名八旬老人为收集档案倾注了自己全部余力,践行着“两学一做”,书写着自己的“中国梦”。昨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文史馆员屈干臣。

据介绍,作为全国首家私人档案馆,屈干臣档案馆向社会开放13年以来,参观者达6万人次。今天,广东省屈干臣档案馆将举办别开生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永远跟党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史料档案展”。

八旬老人屈干臣办博物馆,讲述“两学一做”中国梦八旬老人屈干臣办博物馆,讲述“两学一做”中国梦

“我珍藏了十八份党章。”屈干臣告诉记者,这18份党章大部分都是他自己亲身学习使用过的。在屈干臣的藏品中,早期的几个版本是刻印件,其余是正式出版下发供党员学习的原件。

党费证保存60多年

“我的党费证保存了60多年,”屈干臣说,“上面记录着我交党费的历史。”

屈干臣是离休干部,20世纪40年代参加革命后先在部队担任机要译电员,新中国成立后曾在省委、省人大和省经委等机关工作。到广州后的三四十年里,他先后在多位省级领导身边工作,有机会接触更多珍贵资料。

由于他平时喜好收藏,所以多年下来保存了大量与个人工作有关的档案珍品,而且这些资料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广东的发展历程。“每份档案,我都力求一丝不苟地收藏。”

自己买房产做档案馆

离休后,屈干臣决定办全国第一个私人档案馆,他掏钱买下麓苑路的一套房子作为私人档案馆地址,将自己所有档案物品分门别类整理出来。

除了自己的资料外,慕名而来捐赠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屈干臣档案馆珍藏了近百年来的各种史料、实物档案,多达3万件以上,内容丰富、稀有珍贵,其中包括毛主席1943年亲笔题字的奖状副本:当年,在1942年大生产运动中作出卓越贡献的黄静波(原陕北清涧县委书记兼县长,去世前曾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长)获得了这份奖状,老人去世前,委托儿子将这份奖状副本送到屈干臣档案馆收藏。

高达6万人次参观

据介绍,作为全国首家私人档案馆,屈干臣档案馆向社会开放13年以来,参观者达6万人次。屈干臣说,档案馆有跨度时间长、件数多、档次高等特点,并利用自有房屋、自有史料布展,自行管理,自由参观,“档案馆是公益事业,只要有预约,就开门给公众参观。”

档案与民生息息相关,屈干臣档案馆十多年来先后走出去举办社区论坛30多次,举办大型专题展20多次。

今天,屈干臣档案馆还将举办别开生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永远跟党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史料档案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学习“两学一做”,屈干臣将《广州日报》等权威媒体刊登的习近平总书记近4年来的讲话全部珍藏起来,认真阅读。同时,在“两学一做”学习过程中,屈干臣还将相关精神编成手抄报,并编写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等宣传资料给街坊派发。

朋友直呼“想不通”

“想不通”,屈干臣的一位朋友说,将广州市环市路淘金商圈的一套三房一厅房产改为档案馆,按照每个月三千元租金来计算,13年下来,起码亏了四五十万元。

对朋友的看法,84岁的屈干臣说,办私人档案馆是做公益,自己心态好、风尚好、价值观高,“有了良好的价值观,心情愉快,身体也很棒。”说着,屈干臣还表演一步跨两个台阶给记者看,“我每次上档案馆都是一步跨两个台阶,楼梯爬起来还是很利索的。”

往事 把毛主席题字报头转交给广州日报社

屈干臣说自己每天必读《广州日报》,对广州日报怀有深厚的感情。原来,这种情缘始于1952年《广州日报》创刊时,他经手把毛泽东给广州日报的题字交给了报社。

屈干臣展示毛泽东为广州日报题写的报名手迹(原手迹收藏于广州日报档案室)屈干臣展示毛泽东为广州日报题写的报名手迹(原手迹收藏于广州日报档案室)

1952年12月1日,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诞生。筹备小组请时任广州市长叶剑英同志转请毛泽东主席为报纸题写报名。毛主席为《广州日报》题写了两幅报名,并附言“由广州日报社同志选用。”

屈干臣当时在叶剑英身边工作。收到了主席的题字后,有关领导当即请时任广州日报社社长过来选看。“大家反复研究两幅字,就选了第一幅题字,最后我把这幅字封装好,转交给了广州日报社。”因此,每当屈干臣看到广州日报都会很有感触,他在档案馆内也收藏了多份广州日报出版的历史报纸。(曾卫康 高鹤涛)

编辑:陈佳

关键词:八旬老人买房 办私人档案馆 参观人次高达6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