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许立:民企需要更积极的“政策供给”

2016年06月17日 08:09 | 作者:许立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曾明确指出,企业活了,未来经济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许立

许立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解决新增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更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尤其在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势下,亟待更为积极的“政策供给”助推民企早日脱困,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要切实把减税减负惠企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优惠政策,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到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电价以及物流成本,可谓抓住了企业负担的关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落实中央的惠企政策,在一些地方的实际操作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地方由于土地财政能力削弱,只好加大对企业征税、征费力度,在“应收尽收”的旗号下征收“过头税”的问题屡被企业诟病。更须警惕的是,有的地方财政统计数据显示,“非税收入”逆势出现大幅增长。相对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来源更灵活可控,其快速增长不排除一些地方迫于财政减收压力再现“乱收费”“重复收费”的不正之风。减轻企业税费成本负担,需要各级政府真正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看齐中央,真正让中央的政策落地,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财税环境。各级地方政府要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不能以任何理由在落实惠企政策上打折扣,坚决不收过头税,不能“寅吃卯粮”。同时,认真梳理涉企收费项目,压缩检查评比项目,防止变相新增收费或罚没项目。要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一旦发现有相关部门越权违规征税征费等问题,要及时纠正并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要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改革开放38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不断推动生产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层次发展。改革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垄断,弘扬竞争的过程。但是时至今日,各种有形无形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依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存在,妨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一些部门甚至通过不断扩权,严重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的直接管制,以及垄断企业的隐性补贴,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替代,导致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支持民企发展,需要切实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两只手”各就其位,“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各级地方政府要制订完善并落实“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破除资源配置的制度性障碍。基层可成立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统一各部门间认识,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进一步取消和调整不是特别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特别是加大对民间投资、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要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企业兼并重组。新常态下,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企业不景气,面临“退出”。“退出”并不意味着资源浪费,而是为资源的重新整合创造了条件。通过重组并购,能形成一种集中度、效率、水平更高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经济质量。近年来,我国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但是仍面临审批多、融资难、负担重、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困难等诸多现实问题。国务院2014年已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可以说,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搭建。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抓好政策宣传,完善配套措施。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逐步依法倒逼“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资产重组、并购收购、资本运作等,扩大规模做大做强;设立工商税务“绿色通道”、简化土地过户、无形资产承接等手续,消除企业并购中的各种“梗阻”。同时,下更大力气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并购中的金融服务难题。

要支持民企创新升级实现“二次创业”。“二次创业”是对较早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而言的,是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再创辉煌的问题。不可否论,许多民营企业在急剧扩展的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模仿、粗制滥造的问题,对品牌、商誉注意不够。然而今天,塑造自己的品牌和商誉、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已经刻不容缓。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作为重要工作,要有前瞻性的谋划、科学的规划、精细的运作,努力搭建高端的平台、提供高端的政策和服务,推动民营企业跨越发展。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上下游产业以及同类行业,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退低进高”、“退小进大”等方式,解决现有条件下空间要素制约的矛盾,推动民企从“小低散”、无序发展向链条式、组团化发展转变。要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建立高效技术创新机制,完善研发条件,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对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对上规模企业积极开展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重点的精细化管理咨询,有条件的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对“小微”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初级辅导培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许立 民企 政策供给 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