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坚定目标 强力补短

全国政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述评之一

2016年06月27日 09:13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累计使7亿人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的中国奇迹,成绩举世瞩目。然而,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约7000万贫困人口,他们集中于14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12.8万个贫困村,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短板。

坚定目标,就要强力补短,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上,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前提下,对扶贫攻坚精准发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一步都不能慢。为此,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武陵山区的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重要理论思想,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开始打响。

6月22日至24日,全国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建言献策。常委和委员们认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更精准的举措补齐短板,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好钢用在刀刃上”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已从两位数的“奇迹”走向“常规”,增长轨迹呈现L型走势,怎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一道必答题。

L型经济走势意味着经济低于7%的增速仍将持续一段时间,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过去。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扶贫,难度会更大,因此,政策上不能开过多的口子,满足现在做不到的民生需求,越是财力精力有限,越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过去,“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导致了一些低质、低效的现象,比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天女散花”,甚至出现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的社会不公现象。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摸清家底,准确把脉。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精准识别,才能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刘慕仁常委在发言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这也是与会众多常委和委员共同的看法。

“摸清家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性工作。”揭新民委员认为,现在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扶贫办有扶贫人口数据,住建部、人社部和医疗部门也都有各自的数据,建议把这些数据整合成一个精准扶贫的贫困人口数据库,把重复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致公党中央认为,当前不仅要精准管理贫困地区和人口的信息网络系统,使之成为研究问题、出台政策的重要依据,还要运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实现帮扶方与被帮扶方的精准对接。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全国政协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