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积分落户谁是赢家?创业创新人才有优势

2016年06月28日 19:33 | 来源:财新网
分享到: 

在未来可望施行的北京积分落户制度中,谁会是具有优势的潜在赢家?北京市提出,对获得一定规模创业投资的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及文化创意领军企业骨干等人才要优先引进
(实习记者 李优)去年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预示了全国最难落户的城市之一北京,也将开辟“积分落户”的人才引进通道。但究竟在未来可望施行的北京积分落户制度中,谁会是具有优势的潜在赢家?

6月27日向社会公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局部解答。

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北京市将通过实施《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研究设立创新创业指标,并列出“优先办理引进”目标对象,他们包括:获得一定规模创业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投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市场贡献突出的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文化创意领军企业骨干、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等等。此外,《意见》还提出,对于对社会贡献突出且确有用人需要的单位,将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以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

在2015年底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曾列出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落户分值。在当时公布的《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在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中的创业企业就业,且符合一定条件的申请人,工作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在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相关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就业,且符合一定条件的申请人,工作每满1年加1分,最高加3分。

然而,2015年底出台的这份《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没有明订能够落户北京的门槛分值和起始分值,而是由北京市政府“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在该办法于2015年12月30日结束征求意见后,北京市政府也尚未再提出确定版本的积分落户政策。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此前已做出的决策,到2020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须控制在2300万人。但至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151.6万人。这意味着,倒2020年以前,北京只剩不到150万人的人口增长空间;且在2016年内,北京中心城区的“城六区”还被市政府要求须实现常住人口“由增转减”的拐点。在此背景下,谁能成为北京积分落户政策的潜在赢家备受舆论关注。

推进海外和外籍人才管理改革

除了积分落户的优先引进对象外,在这份《意见》中,围绕海外人才和外籍人才的改革措施或试点探索颇具亮点。

例如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或聘用“经市级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国际薪酬标准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方式支付,人才薪酬不受单位工资总额限制。北京市市属高校、科研院所邀请外籍高端人才,可参考市场标准,探索用外汇支付劳务费用。

在鼓励中外交流合作、引进外籍科教人才进京方面,《意见》提出,将推进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对外开放,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领衔或参与承担。要在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中增设“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海外及港澳台学者合作研究项目”和“境外青年学者研究项目”,柔性开发国际高端智力。将支持在京高校、中小学、职业院校等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办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并在引进外籍教师和国际教育资源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还将探索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相关驻外机构负责人的制度。

而在中央“八项规定”施行后,学界频频反映的学者出国审批标准过于严苛、有碍正常学术交流等质疑,《意见》也给予了回应,规定“实施导向明确的区别管理,健全科研人才因公临时出国(境)分类管理机制,建立更为便捷的审批模式”。

此外,《意见》还就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财税金融保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了规定,并规划到2020年,要在北京建立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四大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北京 积分落户 创业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