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沈勤:三十年收藏研究明式家具

2016年07月01日 16:02 | 作者:张钊 | 来源:昆明信息港
分享到: 

一件朴素的条纹衬衫,蜷抄双手,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桌前,眼前的沈勤先生儒雅多于匠气。在他客厅内举目所见,无论是摆件,还是桌椅,都散发出一种古朴而又厚 重的气息。浸淫明式家具研究这一行当,沈勤说短不短,用他的话说就是从开始的欣赏,到后来感觉木艺之美,再到研究,玩木已33年。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都脱不去这身木艺匠人的气息。


沈勤先生 摄于书桌前 林坚/摄

近年来,明式家具收藏大热,明式家具的学术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显学。明式家具是古代手工艺品,还是中国古代艺术品?讲明式家具,如果只讲材美工 巧,只讲其作品的奇技淫巧,而不研究它融注的古代中国经典文化艺术,不把它放回它原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中去观察审视,只按今人就家具而家具的 论道方法布道,其实与王世襄、罗哲文等老一辈倡导的由工艺研究而始,渐次引入艺术殿堂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明式经典家具,蕴含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书法艺术、纺织艺术、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是其具象特征,是十六至十八世纪家具设计艺术的经典三式之一 ——巴洛克,洛可可,明式。这个我们老祖宗的系列设计经典,如果没有吸收上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的养分,怎么可能产生如此伟大经典的设计。明式家具的古典 设计却是古典中的经典,经典中的第一。明式家具的材美工巧、奇技淫巧,只是实现明式经典家具的技术积累,只是完成明式家具制作的工艺表现,明式家具中没有 吸收中国其他古典艺术文化养分,互效其他古典艺术元素生成自生的明式家具文化风格,明式家具只是简陋版的古建筑木构榫卯结体,只是中国古代满足使用功能的 民间手工制作的家具,或者今人看着古代木匠的手工艺品,而非中国古代木质文化的结晶——中国古代家具艺术品。

沈勤先生写作他的学术专著《明式经典家具文化研究》历时八年,一经出版面世,尽管书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却立刻在我国收藏圈内引起强烈反响。沈勤先生,一个隐于西南边陲的收藏家,却写出了全世界第一部明式家具的艺术史论!

今日中国收藏界已有数千万收藏爱好者,如此重量级的文化贡献,怎么会出现在这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 二三线城市?美国谷歌为何上线推荐此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大清华图书库为何购藏他这本学术专著?最近网上为什么有人提 出要改革明式家具理论研究方法和方式?如果明式家具是古代艺术品,我们如何评判什么是经典?经典的设计里蕴藏着哪些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化?如果明式家具艺术 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经典艺术,那么它的定性学术专著艺术史论在哪儿?今天,昆明信息港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沈勤先生的学术研究空间,给您带来他这漫长的 30多年的明式家具情怀感召,分享他收藏研究道路上的艰辛与快乐。

沈勤向记者展示各种木匠工具以及介绍用途 林坚/摄

从小结缘木艺 自此一生痴迷

沈勤第一次接触木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七八岁的少年时代,跟随母亲插队澜沧江畔的傣家村寨。在插队干部中有一马姓干部,每到周末必操斧弄 刨,制作家具、木箱,那时蹲在一边观看的沈勤每每听到锯子与木板、木枋,推刨与椿木、松木之间发出“嚓……嚓……嚓……”声响的韵律与节奏,每每看着马叔 叔凿卯打眼时的专注神情和汗流浃背,以及嗅着那胶锅里“噗……噗……噗”沸腾的骨胶香味四溢情形,便会向马叔叔提出这样那样的好奇问题。

天长日久,从学习磨铲子、凿子、刨刀、锉锯齿,到观摩制作推刨的麻栎在香油里的浸泡变色,从简单的锯榫凿眼、光木上漆,都有了耳闻目染的初步学 习。因插队的干部二女三男,孩子只有沈勤一个,跟随马叔叔初步学习木工与实践,便成这个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痴迷。由此注定了他与木器结缘的终生宿命,说到如 此的动情之处,沈勤先生还饶有兴趣地用拇指比划着,告诉记者要怎样怎样,凿子才算是磨的已经足够锋利。

上世纪70年代初,沈勤随母返城,小学升初中后,假期他开始了尝试用包装箱木条、三层板、五层板以及少量的木枋制作家具,如当时文革家具中时尚 的“胸柜”、夹板床、三门柜、R桌(写字桌)、凳子等,他不仅为自家营造,还替邻居亲朋家添置。每件成品的打磨,披灰,上漆无不亲自炮制。

1976年下乡当知青,由于为生产队创作了一台播麦机(双轮一斗的小推车),生产队见他有木匠基础,便安排他跟随肖木匠父子干活。那时,各个公 社和大队的粮仓都设在古庙宇中,雨季来临前要翻修检查,清理屋面。制换腐烂的椽、梁、柱、槛,防止古庙漏雨,粮食霉变。这段时间,沈勤与肖木匠父子关系融 洽,学会了木工工具制作。干活挣工分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古代庙宇、乡村建筑木构件原理知识。

3年后,也就是1979年,沈勤考工返城当了昆明瓶酒厂的机修工,学工期间,通过向老工人师傅学习, 掌握了车、磨、钻、电、木等工种的基本技术。工厂里木材的加工皆是电动工具,再没有手工活那美妙的节奏韵味,他再也没有了全手工制器时的那份享受,再也没 有了酣畅淋漓的汗流浃背与肩臂肌肉的一次次丙酮酸消耗。

《明式经典家具文化研究》封面,分上下两册。 林坚/摄

研究收藏数十年 著出明式家具文化图文巨著

1985年沈勤先生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工作。在电影制片厂的八年中,他数次跟随故事片、电视剧组担任导演助理,也 就是行话里说的场记。因为熟悉木工,经常协助副导演督促美术部门的场景、道具加工,帮助摄制组搜寻借用古家具,正是这段终生难忘的经历,使他对明清家具中 乡村、城镇古家具有了许许多多的认识,并从此走上了明式家具收藏和研究的道路。

1993年开始,沈勤先生开始向来自全国各地汇集昆明的古家具商贩学习。自1993年至2003年,沈勤先生先后收藏古旧黄花梨、紫檀、红木、铁力、金丝楠木、榉木、榆木、槐木、黄柏、大漆家具四十多件套,成长为云南古家具收藏界的重量级人物。

沈勤先生通过多年的收藏与研究发现,当下的诸多鉴定古家具的方法均不客观,更无法确定明式家具的分期与制作流派,客观上的说服力更不能做到科学 公正。于是他苦苦钻研求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客观科学的鉴定方法——构件学视觉对比研究鉴定法。他以明式家具构件识别数据库资料为基 础,视觉研究比对鉴定为准绳的明式家具分期,中国古代木工工具的进步与组合为线索,古代地方区域古建筑因子在明式家具中的显现,确定木作流派特征等鉴定学 术的突破,奠定了沈氏鉴定方法的基础。

沈勤先生的中国明式家具文化论,最值得咀嚼的就是早在数年前就提出明式家具古典木构渊源说,他认定中国的高型家具并非埃及木匠影响中国木匠制 作,更非佛教传播的产物,而是中国古代本土各民族坐姿发展变化交融的文化现象。明式家具的发展自中国高型家具产生伊始,便是脱胎中国古建体系,逐渐互效吸 收各门类线条艺术、写意、色彩等古典美学,成长升华出明式经典家具文化的艺术发展史,所以凡是具有诗情画意、中国书画、戏剧、哲学、伦理、音乐、舞蹈、纺 织等等古代经典艺术线条的明式家具,便是古代文化艺术设计含金量最高的明式家具——明式经典家具。

沈勤先生的著作,为中国鹤立于世界家具艺术之林的明式家具进行了艺术奠基仪式,首创分期说、构件视觉对比研究说、经典文化经典设计说、中国古代 木工工具进步与组合加工说、硬工艺文化与软艺术文化美学共同塑造明式家具说……。沈勤先生回归的是王世襄,罗哲文等老一辈专家提倡的由工艺而艺术的明式家 具研究道路。

编辑:陈佳

关键词:沈勤 三十年收藏研究 明式家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