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许华波:浅析钟鼎文书法的流变风格与创作

2016年07月04日 16:12 | 作者:许华波 | 来源:凤凰网
分享到: 

钟鼎文,是在甲骨文之后,自商至周代、战国,约八个世纪期间,刻铸在金属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又叫“金文”、“铭文”。其文字能给人“古奥”之感觉,“字画精严”是其特色,讲篆隶者,当先考钟鼎文为书法之源流也。


QQ图片20160704161027


20050909111316



一、 钟鼎文书法风格类型

商周时代出现青铜器上铭文,可以说是金文发展演变到成熟重要时期,青铜器这种独立性质的艺术品和审美意识的真正出现,同样促进了金文书法的发展,使它从商后期到春秋以至秦代的千余年中,不断地追时代变迁,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风格面貌,大致分为五类:

一类是瘦硬通神,遒劲朴茂。时代为商代和西周初期,主要作品有:商代金文《四祀卣》、西周初期《天王簋》、《何尊》、《令簋》、《大盂鼎》。这时段的金文是承袭期,造型结体基本沿袭甲骨文形式,仅增加了一些块面笔画,文字笔线除比甲骨文稍肥外,没有多大的变化。如《四祀卣》、《何尊》中的“天”“帝”字全如甲骨文。《大盂鼎》中的“四”字横画起笔与“有”字捺笔顿按沉重,全文笔意跃然可见,是西周初期金文书法中的典型。

一类是婉丽端庄,含蓄灵动。时代在西周初、中期,主要作品有:《大克鼎》、《墙盘》、《永盂》、《静簋》。这个时期处于成王、康王之后,社会安宁,文化经济兴旺发达,书法慢慢趋于文静端庄、含蓄平和的形状。如西周孝王时期的《大克鼎》文字平正,笔画圆润,意象宽和,《墙盘》从地域、书风基本与《大克鼎》相近,都趋向端庄静穆、婉丽和谐的韵味。

一类是跌宕豪放,浑厚质朴。时代在西周中、后期,主要作品有:《散氏盘》、《毛公鼎》、《楚公蒙钟》等。它们用笔恣肆放逸,线条浑厚舒展,多弯曲,有流动感,结体开阔,形方势圆,横不平,竖不直,但左右相倚,上下相形,变不平为平,不直为直,奇恣迭出,妙趣横生,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浪漫的精神。

一类是整饬严谨,曲中求劲。时代在春秋时期,主要作品有:《秦公簋》、《秦公钟》。两器皆为秦武公时物,铭文书法已是大篆成熟后逐渐向小篆演化发展时期的先秦书风。《秦公簋》,属秦公之祭器,在秦汉时曾被当作容器使用。铭文字体整饬严谨,微曲中求劲健,表现出强悍雄风,也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传神写照。

一类是笔线瘦劲,圆转均匀。时代在战国时期,主要作品有:《王孙遗者(诸)钟》、《错金鄂君启铜节》。《王孙遗者(诸)钟》铭文修长,笔线瘦劲如铁线,结体疏密对比强烈,装饰性极强。《错金鄂君启铜节》铭文有错金,文字风格与古玺“郢鍰”印及某些货币的文字极为相似,字形秀劲,笔线均匀,对称端整,错金如线,更觉直观。

二、 以《散氏盘》、《毛公鼎》为代表的古雅精美流变风格

在钟鼎文书法形成比较成熟系统中,以《散氏盘》、《毛公鼎》最为代表,他们在书法风格方面的确有其自身的特征。从制作工艺和书写载体上看,《散氏盘》此盘作圆形,其铭文铸于盘内底,从盘铭的书体可以看到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已趋于规范,它是豪放型金文的代表作品。在整体风格上看,《散氏盘》奇拙朴茂,恣肆豪放,如庄子散文,极富动感,可谓潇洒肆意、豪放浑然。《毛公鼎》整体依鼎布势,生动自然,气宇轩昂,体格壮实而不笨拙,有英俊豪迈的气度。

下面主要从技法形态所对应的壮丽与优美风格分析:

一是笔法。古代论书中对篆书笔法除了孙过庭有过论述外,真正关于大篆的用笔方法论述还不多见。在用笔上,尖圆是毛笔笔锋的固有形态,中锋与圆密切相关,《散氏盘》用笔以中锋为主,表现在技法形态上即是圆笔圆意,运笔节奏感较强,毛笔提按的关系更为明显,在提按笔法的运用过程中充分体验二分笔、三分笔力量所至所具有的厚重、绵密之特性;加之中侧锋并用,使得毛笔与纸的接触所呈现的点画形态(即“笔触”)密实而凝重,透出一种苍茫、雄浑之气息。而《毛公鼎》用笔上圆隽精严,少之的是二、三分笔的提按顿挫,而更多的运用二分笔,中锋圆笔圆意、圆笔尖意之互助转化,力求线条细腻而典雅,给人一种稳重、高古、静穆之庙堂气息。

二是线条。青铜铭文,由于它是通过浇铸而成,基于线条空间物质形态而来,会使线条的转折处和相交处出现粘并,产生圆浑苍润的美感。 张韬先生在《大篆笔法论》中曾将这种“粘并”称之为“焊接点”,表现这种“焊接”的方法是加强转折处和笔画相交处的提按顿挫,写得慢一些,让水墨多渗透一些,能较好体现青铜铭文浇铸线条交叉部位的浑圆、厚重、饱满的体积感。古人论书强调筋骨血肉,这种粘并好比其中的“血”,血要润,润了才有生命的感觉。“焊接笔法”的运用在《散氏盘》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毛公鼎》线条形状婉转流畅,粗细基本均匀,提按变化不大,基本以二分笔运用为主,线质刚柔相济,富有张力。

三是结构。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中国书法艺术这种字法空间美在篆书中有不同的表现,《毛公鼎》结体精严,取平正之势为主,纵横有序,其字构内空间圆转委婉,疏密基本均匀,“计白当黑”,例如“周” 、 “唯”字,《散氏盘》内空间呈不规则形状并且线条对空间分割不甚均匀,转折处方圆兼备。如“东”、“西”、“道”等。与《毛公鼎》相比,《散氏盘》应该属于动感较强的一类,在潇洒率意的整体风格下,它为我们诉说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首先是它的体势,从前期的竖直体势变成扁圆状态,《散氏盘》字形欹正、大小、方圆并举,横向取势,体势开张与其线条方向性所构成的字构外空间呈放射状密不可分。

四是章法。《散氏盘》和《毛公鼎》在章法上也各具特色,《散氏盘》章法朴拙茂密,大开大合,字形豪放率意,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毛公鼎》在布势上,它不像《散氏盘》较紧密,有错落感,而是强调一种字与字的间距感,给人以静谧安详之美。以鼎布势,纵横有序,在其宏伟的整体视觉效果中显现出其庄重威严同时又不乏其高贵的气势。被人称为金文中的庙堂之作。

三、 当代钟鼎文书法创作之要

要研究、学习秦以前的古文字书法,钟鼎文是最理想、最珍贵、最重要的取法对象。在钟鼎文书法技法中,不同的笔法、线条、字构、章法,对应不同的审美风格,从清代到现在的百余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法艺术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然而,在对篆书审美批评、创作、鉴赏种种活动中,认为大篆笔法仅仅一个中锋即可,事实非然。反观当代不少书法创作者在提及他们的临帖经历时,都说临过几十遍,几百遍,甚至上千遍。但观其笔下所创作的作品,却很难看到他们从中吸收了多少精髓,原因是创作中体现不出所学范本中高妙的审美因素,只流于程式化,缺乏变通的临习,而使“神韵”在笔下荡然无存,这就是临帖中“心未到”的问题。孙过庭云:“心不厌精,手不厌熟。”心摹手追才会有神形兼备,务必精熟,才能迟速有度,强调了“手到”的重要性。“手到”是解决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心到”才是捕捉原贴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是直通心性,触动先民在挥毫时撩拨性灵的心弦,然后才言悟“道”。“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是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临帖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临帖与创作的关系。在具体的风格创作过程中,特别强调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继承与创新。前者指向对古典范本技法形态、审美风格的承传性;后者指其在承传基础上的创造性,也是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过程。二者不相矛盾,却又相辅相成,构成了书法创作的重要元素。

注重作品观念、意识的独立性与主观性在创作过程中的陈述与表达。倡导从古典范本中寻找个人书法风格形成,确立审美风格的支持,是强调书法创作作品独具个人审美风格的创作思想,对古典范本承传、创新的最好体现。以张韬先生研究《散氏盘》为依据的审美风格拓展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厚重、古朴风格。创作时,强调中锋用笔中提按、顿挫的力量感,尤其应加强毛笔笔腹、笔根用笔的顿挫、绞转笔力与弹性,求线条厚重、凝练质感与风格之吻合。二是以拙寓丑风格。关注创作者的美学思想、美学观念和美学倾向。顿、挫笔法,折、断连笔法与生、拙线质相向相倾,求作品拙中寓丑之美。三是空灵、清通风格(如《师还一旅、 月散三边》)。《散氏盘》既有古典风格,归属壮美风格范畴,在创作中亦可进行优美风格中空灵、清通风格之拓展。用笔中锋以提笔为主,保持线条圆润、饱满,婉转通畅,富于弹性。

以《散氏盘》为依据的审美风格创作,还有很多类型,比如生涩、老辣、苍茫种种。作为成功、优秀的创作者,在对《散氏盘》古典范本审美风格的拓展中,应具备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作品才会具有时代价值和学术价值。前提是,对古典范本技法形态与审美风格的烂熟于胸与追加、提升所拥有的智慧。

从以上列举《散氏盘》的几种风格拓展类型来看,以钟鼎文书法作为取法对象对篆书的学习和创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钟鼎文的风格范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中锋、圆笔、圆意流畅的笔法、线条意识构成了篆书作品审美的总格调。当代书法应该以审美风格为要旨,去创作钟鼎文书法作品,其评定标准是以具有独立的审美品格和高超豪迈的艺术境界,全新的创作思想和时代精神为标尺。无论是对古典范本技法范式的承传以及审美风格的拓展,还是个人独立笔墨语言,形式法则的表达,审美倾向的彰显,都应走向一流的艺术追求。


编辑:陈佳

关键词:许华波 浅析钟鼎文书法 流变风格与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