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听委员讲红色故事:爷爷一代的“科学救国”梦

2016年07月05日 08:44 | 作者:口述/严慧英 整理/ 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无论走出多远,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的爷爷严济慈95年的人生,就是遵循这样一条信念的写照。无论走出多远,他不忘初心;不论走到人生的何种阶段,他都以科技报国的信念,躬耕前行,作为毕生的追求。

“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作为科学工作者,就要用毕生的精力,将科学的种子深耕中国土地,用科技之光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看到科技发展对于老牌发达国家的推动和发展中的自信,爷爷这一代科学工作者矢志不渝的信仰与推动他们不畏磨难与艰难险阻前进的动力就是:科技报国。这也是爷爷1948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在79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内心最素朴的愿景。

爷爷生于1901年的旧中国,作为浙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爷爷是家里唯一得到正规学校教育的孩子,一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小、城中、东南大学,并于1923年靠自己的稿费和老师们的资助,走出国门,赴法国留学。彼时与爷爷一个时期在法留学的,还有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领导中共早期及日后发展的风云人物,还有徐悲鸿、巴金等驰骋艺术殿堂的大师。1927年,爷爷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拿到学位,爷爷即回到国内,受聘于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数学系、物理学,并兼任中央研究院理论实业研究所筹备委员。

1928年,刚刚回国一年的爷爷,辞掉月薪880银元的高校教职工作(当时中国普通家庭的年支出是50银元),又再次赴法留学。临行前,他对挽留他的同事、学生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此次再赴巴黎学习,为的是更加地充实自己,为的是要在回国以后,让科技在中国的大地上扎根发芽,让我们的后代不要再到其他国家去留学,要让他们想方设法地到中国来留学。”

而随着岁月的绵延向前,切身感受到科技发展带给一个国家的自信自立自强,爷爷留在我儿时、年轻时代的一些印记,越发让我对爷爷这一代开拓我国科技事业的爱国科学工作者既爱又敬,这也促使我在2004年主动申请加入了九三学社。

爷爷参与政治的道路始于1937年,此前,他为自己规划的人生,是做一名专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就像他崇拜的居里夫人一样。而从爷爷获得博士学位到1937年的这十年间,爷爷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已被外国学者关注到。但1937年5月,爷爷代表国家出席巴黎国际文化合作会议,当听到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爷爷特别愤慨,他在大会上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随后,在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的推荐下,他又和中共领导人吴玉章、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教授联络,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爷爷爱国的举动,也让他遇到了麻烦,他参加完会议,不能回到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北平了。于是,爷爷取道越南河内到达昆明,暂时放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主持筹建了北平研究院驻昆明办事处。

在昆明期间,为适应战时需要,爷爷带领北平研究院昆明物理研究所的人员,投入军需用品的研制工作。在条件十分艰苦、设备极端简陋的情况下,爷爷亲自动手研磨镜头,测量焦距,先后制造出1000多具无线电发报机稳定波频用的石英振荡器,300多套步兵用的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供我国军队和盟国英国驻印度军队使用,还制造出500台1500倍显微镜,供后方医院和科研教学的需要。在这段时间,他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光学工人,为后来新中国第一个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听委员讲红色故事 “科学救国”梦 严济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