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推荐 推荐

基础设施投资创新待增强 另类投资有望多路出击

2016年07月05日 14:39 |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保监会的最新政策正在为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更多便利,数据显示,此类产品较好满足了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分析人士认为,政策放宽险资可投行业范围,可投资项目量将有所提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各类金融机构普遍感到竞争压力增大,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业务创新有待进一步增强。受资产荒的影响,保险资管产品的注册也相应出现放缓,而监管部门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审慎参与相关投资项目。未来,保险资产公司或可考虑优化改善债权投资计划的交易结构,并通过挖掘行业债权投资结构性机会、应加大力度发行资产支持计划等产品的方式践行另类投资策略。

基础设施可投项目有望提升

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保险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和市政行业,投资规模分别为3994.14亿元、2294.40亿元和781.1亿元。而作为保险业创设的资产管理产品,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符合保险资金特性,较好满足了保险资金配置需求。如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54年,平均年收益率6.65%,极大改善了保险资产配置结构,促进了保险业务的发展。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福表示,2006年保监会曾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新发布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对其调整的主要思路在于监管上“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将投资产品设立改为行业协会注册,保险公司购买投资计划也由审批制调整为事后报告的方式,市场化自由度大为提升。同时,放宽险资可投行业范围,可投资项目量将有所提升。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方面,以往保险资金参与能源、交通等方面的项目居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各类金融机构普遍感到竞争压力增大。监管层一直在着力拓宽保险资金可投资行业范围的限制,整体思路是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更多地将投资选择权交给市场主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俊生表示,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业务创新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保险资金主要采用间接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由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通过开发准标准化的债权投资计划金融产品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在现行的监管规则下,对外部信用增级存在依赖性,这增加了融资主体的融资成本。保险机构应通过业务创新开拓选择优质偿债主体的空间。

另类投资策略多路出击

作为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的出口,另类投资正成为行业普遍关心的领域。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基础设施是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的起点,但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保险资金运用不应局限于原来的范围,应该充分发挥投融资工具的作用,在狭义基础设施的范围外探索资金运用,拓展另类投资的空间。通过合理的产品结构设计,保险资金可以涉足更广阔的投融资领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5月,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6项,合计注册规模7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2项,注册规模36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3项,注册规模25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项,注册规模10亿元。

上述数据较此前3个月出现了显著下降。4月,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1项,合计注册规模173亿元;3月,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0项,合计注册规模140亿元;2月,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6项,合计注册规模298.9亿元。

多位保险资管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受资产荒的影响,保险资管产品的注册也相应出现放缓,而监管部门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审慎参与相关投资项目。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另类投资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项目、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但是,目前险资另类投资存在一定压力,地方债务置换和货币政策等因素提高了保险机构的久期匹配难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则凸显了资金寻找优质项目的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受到相关政策鼓励,保险机构正在丰富项目投资计划增信措施、创新交易结构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工作。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保险资产公司或可考虑优化改善债权投资计划的交易结构,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力,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

泰康资管人士认为,保险资金应充分发挥优势,从多个方面实践另类投资策略。一方面,发挥保险资金“长钱长用”的优势,挖掘行业债权投资结构性机会。例如,电力行业的个体企业、个体项目,债权融资需求仍然存在,保险资金可择机进入;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应加大力度发行股权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产品,并充分了解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各类长期资金的投资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记者 李超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 另类投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