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考古动画中的曾侯乙编钟

2016年07月06日 10:01 | 作者:王傲朗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1978年5月,在距武汉市西北约155公里的随州市擂鼓墩,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墓被意外发现,考古学家对它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15000余件文物,其中乐器9种共125件,包括了至今为止出土数量最多、音域最广、保存最完好的编钟,这就是曾侯乙墓。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博物馆和音乐厅,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曾国之门。

考古主题动画片《曾侯乙》中讲述了有关编钟的知识

考古主题动画片《曾侯乙》中讲述了有关编钟的知识

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诸多珍贵文物中,曾侯乙编钟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这件举世无双的瑰宝“生活”在2400多年前,至今仍可发出美妙的乐音。编钟的主人是一位叫“乙”的曾国(曾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国君,他留给世人一座神秘的地下乐宫,也留下很多神奇的文化密码。古老的编钟焕发出了时代的光彩,如今,青少年朋友能在爱奇艺网站欣赏到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创作的考古主题动画片《曾侯乙》 ,在卡通人物的带领下开启神奇的古墓探秘之旅。

以考古发现为素材,动画片《曾侯乙》用3D技术复原墓葬全景,对墓中的场景360度展示,再现了曾国地下乐宫的全貌。主人公是一位好奇心满满的小观众,在馆长爷爷和神鸟立鹤的带领下,他穿越千年回到战国时代。

除了游览之外,小主人公在地宫的种种奇遇蕴含着很多知识点。通过这部动画片,观众可以了解到2400多年前,在湖北随州的地域有一个伟大的曾国,有一段令人骄傲的历史,有先秦时期代表性的文化——楚文化、曾文化。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获知久远的历史。动画片展示了32件珍贵文物,其中9件是国宝。在馆长爷爷的解释和启发下,这位小观众知道了许多文物的用途与内涵,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了了解。而涉及文物的问题又深入浅出,例如:青铜器是指青色的铜吗?为什么唱歌走调被叫做“五音不全” ?为什么说话算数是“一言九鼎”而不是八鼎?

《曾侯乙》动画片的另一大特点是,精美绝伦的文物的特点、制作工艺与背后的故事在影片中展示了出来;它还是以小观众的视角观察文物,通过其与馆长的对话,将曾侯乙墓和它出土的主要文物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故事。看完动画片,青少年观众感到,曾侯乙爷爷和馆长爷爷是可敬、可亲、可爱的,也希望拥有一个神鸟立鹤那样的玩伴,带领着大家回到古代。

过去,一些青少年认为博物馆有些沉闷、不好玩,而这种新颖的传播方式,或许能改变他们的想法,让古老的文物焕发活力,通过屏幕走到我们的面前。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考古动画 曾侯乙编钟 乐器 《曾侯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