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霍建新:体育教育事关未来

2016年07月07日 10:29 | 作者:霍建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调和之发达。”这是著名教育学家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的开篇之论。

霍建新

霍建新

笔者近日在参加“中美学校体育高层战略对话”中,一个问题始终萦绕脑海,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国青少年的身体不那么有竞争力?

以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直接效果的体质教育思想与强调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导的技术教学思想一直在我国体育教育思想中占有主导位置,这种以“传技”为目标的教学方式简单、枯燥,讲解+示范的教学过程年复一年,毫无新意,学生对此产生乏味情绪甚至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课。体育教育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培养创造性、体现生命的多样性,积极倡导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让每个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另外,有些学校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不够,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充分得到练习,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既难以掌握技能,也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教学内容乏味,从而更加加剧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想法。体育锻炼完全可以走出校园,“鸟巢体育大课堂”为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体育课,数百名学生奔跑在鸟巢跑道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鸟巢举办过奥运会,是很神圣的地方,也是国人骄傲。这堂课会成为我人生中值得铭记的经历”。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真正的运动员。

青少年体质下降,深层原因还有长久以来的教育体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被应试教育填充,俨然已经成了一切为考试服务的“应试工厂”。孩子们从小学入学报到起就为进入名牌大学而“奔跑”,钢琴、画画、英语、奥数等兴趣班报了一个又一个,即便是练习了某项体育项目,也存有为“体育特长生”的加分之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功利性体育教育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即便是这样应试性的体育教育,评价标准也是一降再降,引导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标准每修订一次,就让人失望一次。多数家长担心体育锻炼占用太多时间会拖了考试成绩的后腿,“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观念并没有得到家长们的认同。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同样条件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考试成绩可能提高40%,一生的收入也比别人高出7%-8%,平均寿命可能增加5年。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肥胖孩子家长的一项调查显示:幼儿园阶段,80%以上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会不会计算、认识多少字;中小学阶段,60%—70%的家长从不带孩子锻炼。显然,我们仍然认为运动并不是教育的“必需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家长把体育课看得比文化课更重要。这些国家的体育文化无处不在,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多数家长和孩子都拥有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家长更是全力支持孩子参加各类体育比赛,甚至攀岩、拳击、格斗等易导致意外伤害的运动。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体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等口号和理念也掀起了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新热潮,相信这会是体育教育一个美好的开端。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霍建新 体育教育 教育 体质教育思想 技术教学思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