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侧记:共建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

2016年07月11日 16:40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共建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侧记

7月8日至1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召开。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人士在此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热点问题,凝聚国际共识,促进绿色发展。短短3天时间里,开闭幕式、3场高峰会、37场主题论坛以及包括生态文明系列展览、绿博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活动密集召开,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的主题下,与会嘉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情怀出发,触摸当今绿色发展最前沿。

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

以时间为刻度,2009年至2016年,这个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逐渐壮大,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概念到现实的发展过程。

2016年的年会就是站在新的背景下———

“这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深入贯彻中央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国落实《巴黎协定》、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倡议、务实推动绿色发展新理念的首个千人大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的一番话点出本届年会的特殊意义。

时间虽短,但会议不仅发出了务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还有力地凝聚了各方共识和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通过一系列数据向与会者阐释,中国正在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和行动,落实低碳发展的目标,承担起中国的责任。“2005年至2015年,中国以年均5.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5%的增长,累计节能15.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了3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这些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贺信中表示,针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中国已将这些协定纳入国家政策中,我为此深感鼓舞”,“联合国期待继续与中国合作,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建立一条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道路”。

就是在这些交流对话中,理解与互信逐步建立。

“我相信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反之亦然。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树立典范,还要帮助大家避免‘前车之鉴’,这才是友谊之所在。”匈牙利前总理彼得·麦杰希的话语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全球都在相互依赖,我们责任从大的尺度来说是共同且相互的,需要加强各个大洲、各个国家以及各个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谋未来。”

践行“知行合一”的精神

既坐而论道,又突出以成果为导向;既关注宏观层面的改革又不忘具体事项的实践操作,年会的精髓正在于此。

在年会召开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指出,年会“既要务虚,也要务实;既要论起来,也要干起来”,这一精神在年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创新生态修复,供给生态福利”到“中瑞携手推进山地经济绿色发展”,从“新发展理念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到“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治理”,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到“生态文明与精准脱贫”……年会践行着“知行合一”的精神,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而谋。

“中国要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资源红线管控;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指出的方向。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干旱半干旱的危害,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剧。”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给出药方,“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下,中国已经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和经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一起分享。”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说,“我们一定要通过‘共商、共建、共享’让全球,让‘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人民享受到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因此作为中国企业、作为中国每一个公民,都要树立起牢固的以生态环境为代表的‘绿色+’的概念。”

在这些智慧火花的交汇下,不仅催生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倡议和宣言,还促成了多个行动框架以及具体协议的达成。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治理”论坛为例,会议不仅发布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及生态资产评估核算技术规范报告、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治理贵阳宣言,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签署了关于生态修复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在“中瑞对话”相关论坛中,众多专家不仅就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发展进行交流,还从经贸、教育和环保三个方面开展了中瑞合作务实配对洽谈活动,贵州水利投资集团与瑞士水务合作的水处理项目、贵州商学院与瑞士卢塞恩旅游学校合作办学等合作交流项目在会议期间签署合作协议。

正如贵州省省长孙志刚所说,通过签署一批绿色合作协议、发布一批绿色报告、绿色产品、绿色技术,来自不同国家的先进理念、发展模式正在贵州、中国和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让世界各国联动起来

从2009年第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到如今,已走过了8年时间。如果说初始论坛主要是为国内服务,8年过去后,它的影响范围早已突破于此。

回顾年会历程,2009年,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倡议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前身“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贵阳召开。

随后的四年间,在全国政协以及国家有关部委,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一届更胜一届,影响力逐步扩大。

而当这“思想盛筵”焕发出智慧光芒时,2013年1月,这个冠以地方名称的论坛迎来重大机遇———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外交部批准,该论坛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名称的变化代表着新的方向———“论坛之所以能获得这样一个发展的生机,应该说是顺应了人类发展大势,适应了我们国家发展到新的一个阶段的重大需求。”章新胜如此评价。

本次年会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

数据显示,在本次年会上,国内外政要达到十余位;在1200余名受邀中外嘉宾中,国外嘉宾达到400余名,他们共聚一堂,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话题深入探讨。每场会议里,都有包括国外政府机构负责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知名学者和智库负责人、国际生态环保企业负责人等参与其中。

会场上,中外嘉宾围绕主题阐述各自思想;会场下,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嘉宾亲切交流,商讨后续合作的机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好似一根纽带、一座桥梁,让世界各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联动起来。”国际行动理事会联席主席、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如此评价,“各国都应借此平台,增进互动,传递科学友好的治理污染和发展可持续经济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共同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编辑:曾珂

关键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 绿色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