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法痞的嘴脸

2016年07月19日 18:19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题:法痞的嘴脸

新华社记者

形同废纸的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折射出一种“法痞”现象:他们精通法律的条文,却知法“贩”法;他们明晰条文的软肋,便夹带“私货”。

过去3年,为了肆意扩权,临时仲裁庭强词夺理、偷换概念、强行管辖;为了强制裁决,临时仲裁庭罔顾史实、指鹿为马、公然挑衅。加上向来喜欢在国际场合鼓吹所谓规则与法治的美国在一旁摇摇小旗、喊喊口号,这场闹剧丑剧,活脱脱成了法痞各种嘴脸的表演场。

越俎代庖 枉法营私

临时仲裁庭2013年由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一手搭建。柳井长期担任日本外交官,属“右翼鹰派”,主张“亲美遏华”,堪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马前卒”。

作为一名法官,如此职业背景和政治取向,且与仲裁案中的当事方存在明显利益关联,柳井本该避而远之以守司法独立性原则。但他不仅没有回避,反而主动包揽仲裁庭的搭建,指派了5名仲裁员中的4人。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相关规定,在仲裁当事方无法就指派仲裁员一事进行协商的情况下,可以由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代劳”。法律明文是“可以”,而不是“必须”。柳井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自己指派仲裁员,其目的很明显:抓住“机遇”夹带“私活”。

临时仲裁庭的5名仲裁员分别是——加纳籍首席仲裁员托马斯·门萨、法国籍仲裁员让-皮埃尔·科特、波兰籍仲裁员斯坦尼斯拉夫·帕夫拉克、荷兰籍仲裁员阿尔弗雷德·松斯和德国籍仲裁员鲁迪格·沃尔夫鲁姆。其中,4人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法官,当时是柳井的“手下”。

为了“符合程序”,柳井还为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案的中国指派了一名仲裁员,即波兰籍的帕夫拉克。但熟悉国际法律界的专家一眼就看出,相比其他4人的“经验老到”,帕夫拉克资历最浅。

由此,柳井藏身幕后把自己违背国际法司法独立性原则的事实掩盖起来,把5名对亚洲缺乏了解、从未涉足南海事务的仲裁员推到台前,开始用法律语言炮制这出政治闹剧的台词。

编辑:玄燕凤

01 02 03

关键词:南海仲裁案 法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