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洪灾当前,不要轻言百姓"冷漠"

2016年07月29日 15:16 | 作者:李思辉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最近,一篇题为《一个抗洪干部的哀叹:我们水中干,百姓看翻船》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据称作者是湖北省应城市民政局一位参加了防汛工作的干部。文章称,当党员干部和抗洪官兵日夜巡堤看水、背土筑坝,忍受日晒水蒸、蚊叮虫咬的时候,一些村民却忙着去电鱼抓鱼,或是宁可坐等水淹也不肯为保卫家乡出力。

这篇文章被很多微信公号转载后都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也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不知道作者写的那些村民袖手旁观的故事,是确实在防汛抗洪现场所见,还是道听途说,即使文章所讲的案例是真实的,应该也不是普遍现象。我此前在湖北防汛抢险一线待过一段时间,看到的情况并非像网上传的那样。

今年长江中游汛情严峻,湖北很多江河湖库都已超过警戒水位,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悬于一线。在转移疏散群众、保卫百姓家园财产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和防洪官兵确实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点赞。不过,我在咸安、赤壁、嘉鱼等地采访时看到,当地百姓在防汛抢险时并没有闲着,在大堤上巡视、堵缺口、加固子堤的,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农民。

说几件我亲历的小事吧:7月初,湖北斧头湖告急,在嘉鱼县和武汉江夏区交界的湖段,很多群众正在紧张地参与抢险工作。我在大堤上采访时遇到了一个叫金大庆的年轻人,他原本在深圳打工,但接到80多岁的母亲的电话后,星夜赶回老家参加抗洪。他对我说:“村里的男人都上了堤,我能不回来出把力吗?”

在嘉鱼县西凉湖围堤附近,我看到三畈村支书刘小毛带领几十名党员群众,在水中抢险加固。40多个木桩打下去,1000多个沙包垒上去,险情基本得到控制。我问这些村民参加抢险有没有工钱,他们说,保护自家田地还要什么工钱。村支书刘小毛告诉我,每个村都领了任务,守堤的百姓都没有工钱,也没人计较。

7月7日凌晨,斧头湖咸安区泉湖村湖堤,突然出现塌方险情,几十名泉湖村村民火速赶到现场,附近张公庙村的村民也赶来帮忙。湖水浑浊,险情不断,村民鄢苍松憋了一口气扎进水里,握着木桩插进湖底淤泥中,用以固定堤岸。他在水中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直到险情基本被控制住。我蹲在水边问水里的鄢苍松:“你顶得住吗?”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说:“水都快淹到家里来了,必须顶住!”

检索新华社关于防汛抢险的报道,也有很多百姓与抗洪官兵一起熬夜抢险、一起吃苦的故事。当洪水淹到自家门口,生命和财产安全悬于一线,这个时候谁能无动于衷?谁还会跟抗洪官兵说“不给钱就不让砍树”?网络上的一些传闻虽然让人印象深刻,无论从逻辑还是从人性的角度来判断,恐怕都很难说得通,即使有个别极端情况,应该也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是根据一些传闻,就以偏概全地批评灾区百姓冷漠,实在不应该。

不过另一个现象倒值得关注。据我在防汛一线的观察,如今抗洪抢险队伍中的群众力量确实比过去薄弱了很多。在大堤上参与防汛工作的,主要是50岁、60岁甚至年龄更大的村民,其中还有不少中老年妇女。比如,在斧头湖黄沙湾段,我就遇到71岁的杜楚兵老人在铲土装袋、垒筑子堤、打木桩子;在斧头湖咸安区泉湖村湖堤,村民党员余学敏带着一家6口上堤,他50多岁的妻子也扛着木桩在泥泞的大堤往返。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抗洪抢险工作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各级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同重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经受住考验。在各地的抢险工作中,很多领导干部都枕戈待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此,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即使有个别村民行为失当、言语不妥,领导干部也要多包容,毕竟那不是主流。

看问题要看主流,这样才能对全局有客观、理性的判断。我在防汛抗洪一线看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看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总体来看,灾区百姓是淳朴善良的,他们在防汛抗洪工作中积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对领导干部、抗洪官兵的付出心怀感激。如今,洪灾的压力依然不小,仍需要灾区群众与领导干部、抗洪官兵一起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希望彼此多一些理解,也希望舆论场少一些杂音。(李思辉)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洪灾 百姓 冷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