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

金融规范发展仍要防范风险

2016年08月02日 15:1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互联网金融”概念经历一系列“跑路”事件后略显疲弱的同时,“Fintech”却正在成为更多金融圈里人口中的热词,也正在成为一些平台的新标签。

“Fintech”,即金融“Financial”与科技“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金融科技。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美国,直到去年,国内包括蚂蚁金服、宜信公司、京东金融、众安保险等几家巨头开始重新定义自己为“金融科技”公司,这个词逐渐被国内金融业所了解。

不过,马甲换了,金融本质还是控制风险。更多业界专家学者提出,金融科技其本质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会颠覆金融的本质,同时,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由他们保驾护航的互联网金融,接受监管都是个关键词,即使是为金融活动提供服务的中介,也需要持牌经营,避免产生风险的“破窗效应”……

提升金融效率功不可没

在业界人士看来,金融科技定义很多,也可以说是个不小的“筐”,其所指的是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型产业,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投顾等诸多领域。金融科技几乎正在被应用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征信,甚至是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

爱钱进首席技术官方亮认为,如今的金融科技特指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给金融产业的各个环节带来的变革,实现金融去中心化,打破信息壁垒,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率。

夸客金融创始人兼CEO郭震洲表示,金融科技可以被视为智能流程,其所解决的不仅仅是降低人工审贷成本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利用风控模型、大数据技术、数学科技,建立流程化的运营体系,以决策引擎进行甄别,“在实际操作领域,以客户准入与信用审核为例,优质平台拥有严格的品质控制标准,依照已建立的计算参数和模型(包括评分卡、决策树等手段)以及风险定价,审核客户信息,对其做差异化的判断,从而达到对资产和风险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不仅是信审,有业界人士提出,智能流程贯穿于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例如反欺诈系统不仅需要判断出欺诈案,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分析,研究每一个欺诈案的成因,并进行反馈和总结,形成新的模型、新的参数。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根据中国客群的特点,采集线上和线下数据,包括第三方数据和人工采集各地的多维度数据,丰富客户画像。

另有业界人士提出,随着金融科技在各种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本身的发展就越来越具有“金融脱媒”和“客户化产品设计”的特点。在东方金信联合创始人石棋玲看来,“金融脱媒”主要是指,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资金供应方和资金需求方,逐渐离开传统的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对接。“金融脱媒”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效率,也为投资人和资金的需求方双方面提高了收益也增加了选择。但同时,“金融脱媒”也带来了监管难度的增加等问题,为投资人和资金的需求方双方带来了更高的风险。而随着数字化、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针对客户进行产品设计成为可能。这不仅促使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带来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合力贷CEO刘丰认为,金融科技实际上多用于传统金融机构,偏向于营销概念的推广,说到底也是一种中介形式。近日,中国银监会对外发布了《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拓展服务渠道,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民、中低收入人群和其他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提出,要探索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建立互联网金融技术平台,在保障安全和合规的基础上逐步开放互联网金融服务接口。

业界人士也表示,《意见稿》正在为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深入融合铺平制度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对本报记者表示,技术支撑金融创新由来已久,因此金融科技一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旧瓶装新酒”。总体来看,以应用软件和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赋予了金融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业高效、便捷的服务能力,换句话说,当金融服务的需求侧发生变化后,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供给侧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从这个角度看,金融科技是金融业发展的助推器,利用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为更多有需求的百姓提供了服务。

持牌经营势在必行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对于金融服务而言,无论是插上科技的翅膀,还是插上互联网大数据的翅膀,这些都是催化剂,或者说是乘数,这些无法改变金融的本质,却有可能增大风险传导的速度。因此,更多声音认为,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只要做了金融业务,就都要持有牌照。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明确指出,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界限,金融科技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并抛开表面属性,从业务模式出发进行穿透式监管。

连续几年,全国政协委员谢卫利用提案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对于当前名目繁多的金融业务和技术,谢卫表示,只要做金融,都要有牌照,而且这个牌照还必须是金融业务的许可证。“很多人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牌照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许可证,但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第三方支付企业所持有的不是金融牌照。”

谢卫同时表示,大家期待互联网金融解决的是普惠金融的问题,即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但截至目前,我们要防止出现金融空转的问题,也要防止有人以高收益为诱饵,以互联网金融等名义非法揽储。不能说因为掌握了一部分数据,哪种业态都能做大数据公司。

在徐晓兰看来,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由他们保驾护航的互联网金融,接受监管都是个关键词。而传统的监管模式不一定能管好这些基于互联网特征的创新业态,因此要创新监管模式。

同时,行业自律也格外重要。徐晓兰表示,伴随着行业跑路事件频发,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怕一说出来就被贴上“骗子”的标签。同样的,金融科技虽然被业界捧红了,但如果做得不规范,这个标签也同样会被“玩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表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会颠覆金融的本质,为金融活动提供服务的中介必须有牌照,必须纳入监管。谈到金融科技,吴晓灵表示,创新要对金融规则有敬畏之心,“不希望金融科技这个词被玷污”。她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区分“金融活动”和“为金融服务的活动”,对待这两者应该实行不同的监管规则。现在的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都必须有相关的牌照。

事实上,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是否应持牌经营的问题,业界近来也讨论不断。

“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应该在监管范围内开展业务,而且从目前发布的监管要求来看,金融科技公司并没有处于监管盲区。”谈及此话题,豆蔓理财CEO唐培鑫这样表示。其同时表示,金融科技的难点主要是技术,这也是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技术,其和传统金融机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如传统机构。监管把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区别对待是正确的,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它需要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支持,而这些企业同样需要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方面的资源和专业性,双方优势互补,这才是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爱钱帮联合创始人赵静婷看来,科技金融在国内可能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其在国外已发展多年,应客观中立地看待其在中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把它标签化、概念化。对于持牌经营,赵静婷表示,如果要从事金融活动、担当信用中介,则必须持金融牌照。

享宇金服CEO蒋妍君认为,金融科技创新方式繁多,可以根据业务实质归纳成为两种大类,第一类是对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质性承担的,一类是没有对金融风险进行承担。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将终端用户(包括个人和企业)的各种基本金融需求对接在一起,进行有效配置的中介市场。有些情况下是直接对接,比如股票、支付等等。还有间接对接,比如存款和借款的双方并不是直接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用户的金融需求是错配的(比如数额,时间,风险等),间接对接是主要的形式。从本质上看,金融风险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和传染性不会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而消失或降低,甚至有可能出现放大的可能性。所以金融科技创新必须要尊重或重视金融行业的监管,否则当经济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时候,金融科技中蕴含的金融风险会对整个金融系统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从大数据到区块链,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会日益加快,金融产品也会日趋复杂。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的发展是不断创新和试错的过程,但由于金融业具有巨大的风险外溢效应,试错的成本更要严格把控。”在7月31日召开的“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这样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更多新名词、新概念也会更多地出现,如何坚持辩证地看待事物,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质,如何做到避虚就实,是减少金融创新试错成本的关键所在。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金融 规范 发展 互联网金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