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马继东:北师大捐瓷风波背后是鉴定机制的缺失

2016年08月04日 15:50 | 作者:马继东 | 来源:FT中文网
分享到: 

因为一位校友的捐赠事件,北京师范大学最近上新闻头条的频率有些高。

此时正值学校假期,距离2016年高考放榜也不过月余,以这种方式赢过清华、北大、北影、中戏等传统热门话题大学,应该是校方始料未及的。



7月13日那天,在英东学术会堂,北师大党委书记和校长出席了香港实业家邱季端6000件藏品捐赠仪式,并当场宣布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同时任命邱季端为上述两机构的首任馆长与院长。

邱季端是北师大中文系1962级校友,从2002年他担任校友总会副会长以来,已为母校捐款3000多万元人民币, 也是北师大迄今为止捐资最多的校友。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一、二把手共同列席他的捐赠仪式并高度褒扬其慈善之举也无可厚非——此事真正触发国内艺术品收藏圈争辩、对峙并愈演愈烈的焦点在于,他所捐赠的这6000件藏品,是否如官方宣传的“包括了从两汉魏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的陶瓷代表,堪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品”。

尽管6000件藏品并未在捐赠仪式上露面,但旋即有网友晒出这位北师大校友5月在第二届“艺术厦门”博览会展出的数百件“古陶瓷”,以及藏品数量惊人、均标注朝代的库房照,虽冰山一角,却引发业界一片哗然。按理说,在没有接触实物的情况下,仅凭图片去判断艺术品真伪有失公允,但碍于这些照片所呈现的器物与传统审美相去甚远,甚至不乏与历史文物常识相悖的存在,以致招来多位艺术专业人士“开门假”、“地摊货”的谴责,并借助媒体呼吁北师大公布藏品鉴定结果。另一方,邱季端的拥趸者们以鼓励慈善义举、保护民间国宝为由,在网上发起针锋相对的激烈反击——这场没有硝烟的唇枪舌战,至今未见偃旗息鼓的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批评与反对的声音集中来自民间,官方鲜有正式回应。我曾问询过两位国家文物局官员的意见,均表示对该事件进展高度关注,包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彼此私下也交换过看法。而依据国务院《博物馆条例》相关规定及博物馆属地管理原则,北师大设立古陶瓷博物馆首先要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备案申请。一周前,我从北京市文物局得到的明确答复是,“经我局与有关方面调查了解,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设立该博物馆的备案申请,目前也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这批瓷器认定的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 截至目前,整个文博体系公开提出质疑的,也仅有两度通过媒体发声的上海博物馆退休研究员许勇翔一人。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则有些戏剧化:先是邱季端委托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对捐赠相关事宜进行维权,并声明将对无据诽谤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随后,北师大校方回应已经关注到网络对此事的争议,因尚未收到邱校友所捐赠的古陶瓷,所以没有办法进行鉴定,同时学校放假,还没有展开具体的捐赠事宜。

作为舆论风波的当事方之一,北师大应对这起突发事件的速度稍显滞后,多少也暴露出校方危机公关处理及新闻应对机制的不完善。但我以为,基于维护百年名校教学声誉的立场,学校势必会采取相关后续措施补救,比如向文物主管部门递交设立博物馆的备案申请,再比如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藏品严格把关——这样做既是对校友善举负责的态度,更是净化教育环境、助推艺术普及的长久举措。

当然,北师大并非是因获捐文物真伪问题引发社会争议的第一家内地高校。201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后,藏品同样遭到业界质疑。其次,这类风波也不止发生在高校博物馆,象牙塔外的文物鉴定乱象更为触目惊心:曾让作家马伯庸三观尽毁的河北“冀宝斋”,仅仅是规模庞大的民间“仿品博物馆”荷塘中露出的尖尖小角;而创造2.2亿元拍卖天价纪录的“汉代玉凳梳妆台”,估值24亿元骗取银行贷款6.6亿元的“万元自制金缕玉衣”,不过是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赝品丑闻的九牛一毛。

凡此种种荒谬的事件,共性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某些出身公立文博系统的专家在金钱利诱下的不自律与不自爱,他们对民间收藏不加甄别的站台与迎奉行为,进一步滋长了这股不良风气。2004年,我到济南参加一场民间收藏论坛,曾亲眼目睹60件拙劣低仿的青花、釉里红大盘大罐,在几位参会“国字号”文物专家出具鉴定证书后,摇身一变“元青花精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山东某省级博物馆展览,愚弄公众半月之久。在我当时对此事跟踪报道的过程中,展览各方都祭出专家大旗,颇为讽刺的是,其中一位出具证书的专家、国家博物馆某研究员在追问之下,给出的解释是“鉴定时比较匆忙, 两三个小时需要看完20多件器物,加之夜里鉴定,光线昏暗,灯下不看色,所以结果难免不准确”。

好一个“灯下不看色”!当主观理由为客观结果买单时,鉴定市场的科学与规范自然无从谈起。更为讽刺的是,2004年开证书的这批专家,迄今依旧活跃在文物鉴定市场,而其中几位在十二年之后,7月13日那天,也出现在英东学术会堂捐赠仪式的聚光灯下。

可见,在相关专家不承担鉴定事故的相应法律后果的条件下,若只依赖文博系统内部出台的自律规章,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眼下的鉴定乱象仍会继续。由此,也引出这些事件背后的另一个深层共性——中国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和鉴定行为监管机制的缺失。

窃以为,艺术品市场的相关主管部门不妨转换下思路,鼓励符合准入标准的商业鉴定机构加速设立,并通过实施强制退出机制对市场风险有效监控——让市场最终回归市场,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编辑:陈佳

关键词:马继东 北师大捐瓷风波背后 鉴定机制的缺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