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韩方明:给难民以奥运 给岁月以和平

2016年08月08日 09:23 | 作者:韩方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神秘丛林,激情桑巴,从原始到现代,从文化熔炉般的移民大家庭到爱好和平与环保的国度,当奥运盛宴首次来到南美洲,巴西向世界所展现的,不只是真实的自己和美好的期待,还有和平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这一重要内涵。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难民奥运代表团入场。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难民奥运代表团入场。新华社发

韩方明

韩方明

作为本届奥运会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首次有难民代表团参加。自去年3岁叙利亚幼童浮尸海滩后,让全世界看到了无数人背井离乡,只为寻求一块没有战乱的生存之地,难民危机成了全球治理的一大问题。基于此,难民运动员出现在本届奥运会,其姿态并不是为了争金夺银,而是向世界传递对和平的渴望,告诉仍在战乱中挣扎的人们,奥利匹克运动那面“和平、友谊、进步”的旗帜下,不能没有他们的身影,这个世界亦不会抛下他们。无论身在炮火的绝望之中,还是在和平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权利,都可以在奥运赛场上,更快、更高、更强,都可以赢得属于自己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那份自豪与荣耀。

分享智慧,相互借鉴,共促和平与人类文明进步,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体现。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奥运会是和平的象征,全世界运动员公平竞争、和平相处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体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是在用行动诠释自己的和平理念,希望能给岁月以和平,愿天下止干戈,永无难民。

可以说,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至今,虽然奥运也曾经历过战争的戕害、冷战的对垒,承载过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但和平,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孜孜不倦追求的梦想。这一重要的内涵,同样在盛大的开幕式上进行了特别的体现。在开幕式正式开启,伴随着震天的击鼓声,一个巨大反战标志在舞台中央缓缓出现,随即变成一棵大树,这是对和平标志的重塑———与地球和谐相处的和平。

记得两年前在冬奥城市张家口召开的“察哈尔和平对话2014:奥运与和平”的会议上,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今天,局部战争、族群冲突、恐怖主义等传统与非传统因素在意识形态对立结束之后迅速走到前台。希望奥运会可以依旧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联结起来,就像1988年超越冷战背景下意识形态和种族肤色的韩国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所唱的,“我们手拉手,友谊传四方。推倒一切障碍,让那理解的歌声永飞扬”。

“他们不怎么自由,但可以拿起报纸,拼读出世界,他们知道自己失去了它。”这是开幕式上演员费尔南德·蒙特纳哥和朱迪·丹奇朗诵的《花与恶心》(亦译为《小花与丑恶》。——编者注)诗中一句。笔者相信,当难民代表团出现在竞技赛场时,奥运就是一份彼此阅读与理解的报纸,数千万的难民从中读到了人性的悲悯,而世界也因此会更加关注战争与和平。

于是,奥运会就是一朵和平之花,它捅破了沥青、厌倦、恶心和仇恨,它尽管不能消灭战争,但能唤醒更多的人抵制战争。因此,今天我们给难民以“奥运”,实质所期盼的,则是在未来人类可以给岁月以和平。

(作者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韩方明 难民 奥运 和平 奥林匹克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