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二维码“打赏”能否提升服务意识

2016年08月10日 11:3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沪上一些餐厅兴起“打赏”制度,扫码给小费。记者日前采访发现,上海部分知名连锁餐厅兴起了“打赏”制度。与给小费类似,如果客人觉得某位服务员服务周到,可以扫一扫服务员身上佩戴的二维码,对其进行“打赏”,金额多为3至5元。业内人士分析,“打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催化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增加其收入,但并非所有餐厅企业都适用。

二维码“打赏”小费是时下常见的网络奖励方式,或者说是基于价值认同的回报,比如大量的公众号文章,就是以“打赏”奖励的方式,获得应有的报酬。尽管每个人打赏的金额不大,但累计起来相当可观,很多大V级写手的一篇文章总的收获,远比在传统媒体获得的更多。小费“打赏”也同样如此,一个月能多出3600元的“打赏钱”的个案足以说明,积少成多的“打赏”有助于改善服务行业的生态。

相比于国外明码实价的小费制度,二维码“打赏”制度固然新奇但不唐突,也不会让人有某种不适之感,此方式完全基于自愿,并且在个人心情良好的基础上。换言之,有无打赏都不影响其获得最基础的服务,也不会因为没有打赏而导致服务打折。同时,即便有了打赏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相反,基于服务认同而给予很少的打赏,对打赏者来说,既有形式上的精神承认,也有实质上的金钱奖励,对于提高其立足本职更好地做好服务,显然具有催化作用。

获得打赏最多者,必然是所在服务圈子中的“明星”,也会成为被别人超越的标杆,无论是基于价值承认还是实质奖励,都会带来新的竞争效应,人人效仿和比拼之下,整个群体会迸发出强大的催动力,并最终形成一种多赢的局面和良性的循环——服务者的服务潜力得到了挖掘,整个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顾客和消费者也能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当然,顾客盈门的企业也会效益更好,对员工的回报率也就更高。

关于小费制度的合理性,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在小费制度更多还是一种习俗的情况下,二维码“打赏”或许是最合理的方式。在很多西方国家,给服务员付小费已成为常例,并占了服务员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小费制度在提高服务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服务质量方面有着很好的激励效应。相反,国内由于没有实行小费制度,而是均等化的服务供给,因而服务行业的水平也难以提高,整个行业生态始终难以得到优化。如果引入弹性的小费制度,实行差异化的价值激励措施,就会激活源头之水。

不过,囿于消费习惯和传统意识,小费制度的实施和推行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推行起来还困难重重。2015年,国家旅游局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肯定并支持推广导游薪酬制,其中明确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作为对小费的官方承认和试水,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那么,以“无压力”的二维码打赏的方式,去营造一种尊重服务的意识,并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则不失为立足现实的优先选项。很显然,如果能够由此带来制度层面的破冰,二维码“打赏”则成为一条扰动市场秩序的鲶鱼,如此则善莫大焉。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二维码 服务 打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