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赵晓勇:在“扶”字上下功夫、求实效

2016年08月18日 10:22 | 作者:赵晓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实现脱贫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优化扶贫方法,提高扶贫实效

赵晓勇

赵晓勇

消除贫困,是人类千年发展目标,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基石,必须最广泛地汇聚智慧和力量,共同为之努力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开展“救济扶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扶贫开发”、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发展能力;从实施“扶贫攻坚”的国家行动计划,到确立“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目标: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大绩效。实现脱贫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优化扶贫方法,提高扶贫实效。

扶在心上,让贫困人口更多地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坚持“送温暖、暖人心、得民心”和“扶贫到位、脱贫彻底、致富有望”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议建立包括政府扶贫专项资金和社会扶贫捐款在内的国家统筹扶贫基金,在现有扶贫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扶贫保障机制和扶贫应急响应机制,防止扶贫救助时间上“水过三秋”、工作上“蜻蜓点水”、财物上“撒胡椒面”的现象,确保及时、高效、到位地做好贫困户和低保户认定、帮扶工作,解决好贫困人口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存生活困难问题。

扶在身上,让贫困人口享受更优惠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查发现,某省三个县因病致贫人口共计124927人,占贫困人口总数比例高达48.3%,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脱贫攻坚战役的重中之重。现行的救助措施较多,但是仍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例如,某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总额是19万元,大病医疗救助6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5万元,临时救助0.2万元,自付部分还有11.3万元,减轻了但是没有解除支付压力。建议制定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救助专项政策,让贫困群众“没钱也能治病、也能治好病”。

扶在手上,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自我动手发展能力。调查发现,缺乏劳动力、缺乏劳动技能、缺乏劳动收入增长能力是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采取综合帮扶措施,通过送培训、送技术、送服务,切实提高贫困农户种植生产和副业发展能力;通过培训职业农民、组织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种植辅导、订单收购农副产品等方式,切实帮助贫困农户提高承包土地利用效率和收益。

扶在根上,帮助贫困人口奠定脱贫致富的基石。扶贫经验告诉我们,帮助贫困户脱贫,必须帮助他们走出“因为贫困失学、因为失学失能、因为失能贫困”的恶性循环圈;必须以优质教育,消除愚昧和封建残余,以助学启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议通过巩固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逐步发展高等教育,布局完善贫困地区现代教育体系;出台贫困户子女从小学到大学免费接受教育专项政策;鼓励支持贫困地区兴办中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支持与引导重点大学到贫困地区兴办分校或专业教学点,确保教育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扶在路上,帮助贫困人口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我们已经步入现代社会,不能让贫困人口还停留在“原始或封闭状态”,我们已经迈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能让贫困人口掉队。建议制定贫困地区现代化建设专项规划,列入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议程,在缩小贫富差距的同时缩小地区发展时空差距,在消除人口贫困现象的同时消除地区落后现象。建议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宜居住房、清洁生产、饮水安全、通畅路网、环境治理、乡村绿化”六大工程,促进文明进步,指引致富方向。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工商联原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赵晓勇 脱贫 扶贫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