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史密森学会馆藏化石助力发现灭绝江豚新物种

2016年08月24日 17:08 | 来源:中国文物网
分享到: 

如今,一块珍贵的头骨化石帮助科学家拼凑出了鲸鱼和海豚的进化历史,包括南亚濒危江豚的起源。

据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海洋哺乳动物化石馆馆长尼古拉斯•佩恩森 (Nicholas D。 Pyenson) 及其实验室研究员亚历山德拉•布尔斯马 (Alexandra Boersma) 称,该化石自 1951 年发现以来一直是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典藏珍品,属于约 2500 万年前亚北极海域海豚。它代表了一个新的属种,二人将其命名为Arktocarayakataga。

研究人员于 8 月 16 日在PeerJ期刊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并制作出了该化石的三维数字模型。

据悉,这块化石是海豚头骨的一部分,长约 9 英寸。在被美国地质调查局一名地质学家唐纳德•米勒 (Donald J。 Miller) 于阿拉斯加东南部发现后,一直是史密森博物馆的集藏精品。佩恩森表示通过该博物馆古生物学部中馆藏的超过 4000 万标本,“我们不断学习有关博物馆前辈遗留财富的新内容。”在今年年初,他和布尔斯马开始着迷并关注布尔斯马所说的“这块来自阿拉斯加的小型精美头骨”。

通过研究该头骨化石,并将其与其他现存和已灭绝海豚的颅骨进行比较,布尔斯马确定Arktocarayakataga与上一代大型多样化海豚种群的唯一幸存物种南亚恒河豚存在亲缘关系。这一从该种群中发现的最古老头骨化石(名为“淡水豚总科 (Platanistoidea)”)证实恒河豚属于现存齿鲸最古老的血统之一。

南亚江豚(一种包括恒河亚种和印度河亚种的物种)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它是一种倾向于一侧巡游的不寻常生物,没有视力,使用回声定位在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及巴基斯坦等国家浑浊的河流中导航和觅食。与其已知的祖先不同,它只生活的淡水中。但人类的活动,包括渔网的使用、污染及其栖息地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该物种的繁衍生殖,致使其现存数量大幅下降至仅剩几千只。种群面临的濒危状态导致科学家很难展开相关研究。

布尔斯马表示:“我们能够研究恒河豚的最实用方式之一就是研究其进化历史,并观察与它相关的化石,以尝试更深入地了解其起源。时至今日,这一曾经一度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多样化种群如何缩小到南亚单一物种仍然成谜,但每一个小的历史细节都能够提供帮助。”

根据附近岩石的年龄,科学家估计Arktocara化石来自渐新世时代晚期,即古鲸亚目分为两个种群(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的时期。

布尔斯马说道:“这是形成我们目前鲸鱼种群的种族起源。获知有关这块化石的更多信息意味着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分化演变过程。”

编辑:陈佳

关键词:史密森学会 馆藏化石 助力发现 灭绝江豚新物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