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河南省政协协商座谈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河南段保护利用工作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

2016年08月29日 10:53 | 作者:​ 张磊 靳燕 陈明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驼铃悠悠,承载着丝绸之路上的人文风情;河水汤汤,涵养着大运河里的历史千古。河南是唯一同时拥有大运河、丝绸之路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省份。8月3日,河南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邀请省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遗产地政府代表,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的保护利用”议政建言。

会前,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钱国玉、龚立群带领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郑州、滑县、鹤壁、商丘、洛阳、三门峡等地走访调研,并多次召开研讨会。会上,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了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的保护利用情况。据了解,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均为线性遗产,而文化线路遗产一般都涉及多省甚至多国,项目综合性大、复杂性强,在合作保护、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调研组在滑县视察中了解到,永济渠(卫河)滑县段就存在上游水质污染的跨区域破坏情况,经检测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被列为黑臭水范畴),给运河的保护利用造成严重制约。“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对线性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整体性认识不足,缺少对线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全省统一的跨行政区划的协调机制还未建立,一体化保护利用体系还未形成。”省政协常委毛德富开门见山,道出了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河南段保护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文化、旅游、城建等诸多部门,职能定位不同,诉求不同,需要在当地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彼此间的矛盾冲突”,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解读了协同保护的概念。

省政协常委杨雪琴认为,可借鉴京津冀三地长城保护和利用的专项整体规划,使省内的两大线性遗产的保护利用,实现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协调、可共享。滑县政府党组成员赵自勋表示,“建议上级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郑州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和八大古都之一,但一直以来却给人留下没有文化底蕴的印象,“有说头、没看头”是重要原因。而郑州的现状,正是两项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段开发利用的缩影,“要让世界文化遗产走入社会、融入人民生活,才能真正赋予文化遗产以生命力。”与会委员和专家学者一直认为。

作为大运河考古发掘和申遗的亲历者,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海旺则提出,以“楚河汉界”、荥阳古城等为节点,打造中国大运河渠首文化遗产廊道,再现大运河风貌和历史底蕴。“大运河的开发和利用,应重点挖掘内涵的文化历史信息,讲好一千多年来大运河承载的厚重历史故事,展示好与大运河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发掘运河所代表的水文化。”吴宝志常委说。

“要推动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老区改造、新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传达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元素和城市精神,擦亮世界文化遗产这张城市金名片。”钱国玉强调。省政协常委张民服建议,河南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要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搭建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大力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

“问题找得准,建议符合实际,很有针对性”,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要求,各部门要认真吸纳会议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建立科学有效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加强遗产本体保护和周围环境整治’‘提升展示研究利用水平’等课题建言献策,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依据和参考。”龚立群最后表示。

(张磊靳燕陈明丽)

编辑:薛鑫

关键词:河南省政协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 保护利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