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评论:人民币不会出现超预期贬值

2016年09月07日 15:10 | 作者:沈建光 |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出现过三轮大幅贬值,分别是:第一波始于8·11汇率中间价改,截至8月27日,两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比汇改前日下跌4.7%;第二波贬值是岁末年初,伴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12月中旬央行宣布人民币参考一篮子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11月5日到次年1月7日贬值达3.89%;第三波始于今年4月,由于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以及其后6月底英国意外脱欧,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4月12日6.4592一路震荡走弱至7月18日6.6987,贬值幅度达3.7%。

可以看到,8·11汇率中间价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已进一步增强,而相比于以往前两次贬值引发的恐慌,今年4月以来的第三波贬值虽然幅度上与前两次类似,但市场浮动恐惧的情绪有所下降,说明市场对于人民币浮动的适应性有所增强,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重大进步,并有利于为未来汇率政策与汇率改革提供空间。

展望下半年,笔者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不小,虽然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攀高,出口占全球份额也在增加,且部分贬值压力也可以用结构性失衡来解释。但是,考虑到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较大,以及国内一、二线城市资产价格屡创新高,地王频现,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资产泡沫的担忧,短期来看,资本外流的压力仍然加大,而这也使得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再度承压。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毕竟从全球经济来看,尽管中国经济不断下滑,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降至6.7%,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情况仍然相对不错。例如,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被视为一枝独秀,但上半年GDP已放缓至1%,低于预期。日本、欧洲尽管经济有所企稳,但通缩压力巨大,不得不依靠更大规模的宽松政策。巴西、俄罗斯深陷技术性衰退,唯有中国、印度保持相对高速增长。

从贸易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1.67万亿元,扩大5.9%。尽管上半年中国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但主要与全球需求普遍疲软有关。从全球份额来看,中国出口占比仍然是提升的,近五年来,中国是当前商品与服务出口全球排名前五名中,唯一一个全球份额占比上升的国家,且与美国和欧盟的差距大幅缩小。

从经济结构来看,部分贬值压力也可以用经济结构扭曲来解释,并非意味着传统竞争力丧失。例如,当前中国高端市场价格过贵,如奢侈品,包括包、手表、化妆品价格以及高端服务场所消费价格高于国外,从上述标的来看,人民币被高估,有贬值压力。

然而,从低端消费与服务来看,中国价格往往又大幅低于美国。如选择上述标的,人民币有继续升值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单一商品或服务判断人民币高估还是低估是片面的,中国汇率问题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经济结构的扭曲,即高端商品价格昂贵,而低端商品价格便宜,并不存在大幅贬值压力。

当然,尽管基本面与PPP理论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有贬值基础,但短期来看,从金融角度,考虑到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国内资产价格攀升,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走势或将承压。一方面,美联储加息是决定短期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变量,就业数据更是影响美联储加息时点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美国8月新增非农就业15.1万人,不及预期的18万人。8月失业率为4.9%,高于预期的4.8%。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人民币 不会出现预期贬值 沈建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