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韩茹:良好亲子关系始于高质量陪伴

2016年09月14日 10:17 | 作者:韩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他(她)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就已经开始建立,并且不断相互谋和,这种关系会伴随终生。亲子关系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构建的情感纽带,也是人生中最原初和核心的人际关系。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发现,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都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人格形成、人际关系等方面。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让孩子感到安全,并且愿意积极探索外界环境,包括知识学业社会。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会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甚至精神健康的问题,有些情况下可能暂时表现良好,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到了青少年甚至成年以后,许多问题会呈现出来。

良好的亲子关系让人受益终生,不尽如人意的亲子关系会让人上下求索,甚至出现代际之间的传递。正如有些从小受到父亲打骂的孩子,内心对于打骂的方式恨之入骨,长大后却成为了父亲那样的家长。

亲子关系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父母的教育背景、收入、职位等),孩子的气质类型,父母的社会支持和教养方式等等,其中研究比较广泛而成熟的重要因素是教养方式。

父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内容、态度、行为以及孩子对此的反应。早期研究者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由两个方面组成:(一)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二)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这里提到对孩子的要求主要是指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这是从社会普遍意义来说对孩子的要求,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吵闹,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包括超越普遍意义上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许多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强加于子女,比如父母爱干净而要求孩子的衣服必须保持一尘不染。

如果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为孩子树立行为边界,那么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则是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被尊重和价值感。很多家长也会认为是不是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就是回应。这里的回应主要包括对于孩子需求的敏锐捕捉,以及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这里的反应可以是鼓励孩子探索,可以是安慰孩子,也可以是拒绝无理要求等等。总之有回应不等于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对孩子发起的交流父母能够积极地给予反馈。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高低水平,我们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了四类:(一)高要求和高回应的权威型教养方式;(二)高要求和低回应的专制型教养方式;(三)低要求和高回应的溺爱型教养方式;(四)低要求和低回应的忽视型教养方式。

相比专制型教养的家庭中,权威型教养的家庭的亲子关系冲突较少,强度也较弱。亲子关系质量最高的就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父母尊重孩子同时又能合理要求孩子,孩子更容易形成有自信、自控力强、高自尊、人际关系好等特点;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比较多也更严厉,而同时较为忽略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体验到更多的压力,并表现出压抑、自控力较差、退缩等行为特点。这类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害怕、逃避和讨好父母,而表面的顺从往往酝酿着青春期或更晚些的逆反或心理精神疾病的症状;溺爱型和忽视型的教养方式由于对孩子的要求低,也更易造成孩子的行为边界模糊,焦虑水平更高等问题。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对孩子缺乏行为规范,孩子更容易形成冲动、以自我为中心、依赖、焦虑、自制力差等问题;忽视型的教养家庭中父母常常是由于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情感投注,对孩子的基本需求难以给予关注和反馈,长期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自控力差和更多的行为问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父母亲教养方式的一致性非常重要。父母双方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完全不同,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边界不清,更易焦虑,也容易造成孩子钻空子等一些行为发生。目前中国隔代抚养的家庭较多,所以,不但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问题,还会存在父母和祖父母之间教养方式和观念的碰撞。所以,要想建立良好的亲情观,就需要从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出发。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韩茹 良好亲子关系 高质量陪伴 亲子关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