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靠野史当卖点的旅游讲解变了味

2016年09月18日 14:09 | 作者:张立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近日,《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修改稿中明确,对于北京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景区,应逐步实行讲解员管理制度,未取得景区讲解员证的人员不得在该景区从事旅游团队讲解服务。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发现,不同旅行社导游在故宫、颐和园随团提供讲解服务时的解说词各不相同,甚至会随意穿插大量未经考证的传闻、野史。(9月17日 《北京青年报》)

在旅游大军不断壮大的当下,如何更好的吸引游客,是各地各景区都在用心琢磨的大事。市场法则下,只有游客到来了,收入提升了,旅游经营者才能安心舒心。然而,靠讲野史吸引游客眼球的做法,实在有些低劣,也让旅游从身心感悟变成身心遭殃。

这些年来,游客在旅游中的表现给导游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导游曾经讲过,游客旅游的三大弊病: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点拍照。完全失去了用身心领会旅游的真正含义,包括没有知晓所到景点的自然、人文含义。在提升旅游品质方面,真的需要提高文化感悟才行,而把讲野史当噱头显然与提升旅游品味背道而驰。

然而,在旅游竞争激烈的大潮下,未免就是所有的景区服务人员都在提升自己的品味。在天坛、颐和园等国内外著名景区,竟也有导游大讲特讲野史来吸引游客。这难道是市场竞争下的必然选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故宫也好,颐和园也好,建成史都有数百年时间,这期间的历史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然而,抛弃宝库而寻垃圾,实在有些剑走偏峰。

故宫、颐和园等的历史、文化丰富,放弃那些正史而讲野史,源于对正史的研究、宣传出现了偏差。或者是这些景区介绍过于平面化、标准化,或者由于导游追求所谓的卖点特色,然而,讲野史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些不了解在在故宫等特定历史文化的游客,或许真的认为故宫某个景点真的是野史中所描绘的那样,导游一时嘴爽,腰包也鼓了,但戕害的却是游客“无知的心”,也扭曲了旅游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更损害了某些景区特定的文化传承和品牌。

旅游不仅仅是看到历史建筑、文物古玩,古树名花,更要深入了解这些建筑、文物和树木背后的文化故事。作为导游,有这个义务,帮助游客了解一个真实的文化景点,而不是让游客记住一个包含低级趣味、不真实的景点内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对于自然景观,可以有观赏角度变化后的不同观感,对于讲解景点历史文化而言,也可以有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但却不能用野史等段子扭曲甚至杜撰景观内涵,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应该做的,也不利于文化旅游环境的培育,更不利于游客旅游的初衷。

不管是作为游客,还是作为旅游从业者而言,旅游讲解拒八卦,是必要的。这就要切实加强对导游等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导游自身也应加强自我学习,从不同角度呈现一个有趣、有味、有内涵的真实景观。同时,更要多层次多角度的挖掘景区的人文和自然内涵,把景区原本的文化面目以更加鲜活、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面目与游客面对面,而不是任由导游等对景区文化涂脂抹粉任意歪曲迎合市场。(张立)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旅游讲解 野史 当卖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