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塞上江南”递给未来的新名片

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赴宁夏考察生态文化建设情况综述

2016年09月23日 15:21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美誉,这里的初秋宁静而恬美,贺兰山下的葡萄架结满饱满的果实,九曲黄河似乎也格外留恋这里的秋色,蜿蜒曲折波光潋滟。

宁夏地处北方草原与黄土高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自古就是东部华夏民族与西部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文化特点。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初通之时,这里很多地方尚是水草丰美的匈奴牧场;一千多年前,西夏王朝兴盛之际,这里已是一片片春播秋实的塞外良田。如今,在探索工业化发展富民强区的同时,如何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了摆在660多万回汉各族人民面前的最新发展课题。

9月5日至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率领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考察团来到这里,以“生态文化建设情况”为主题深入到银川、中卫、固原等市调研考察,听取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地区的情况介绍并进行座谈交流,实地察看了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情况。

生态文化:让宁夏人民分享绿色发展产生的效益

近年来,宁夏积极贯彻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将生态文化建设贯穿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全过程,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制度机制、对策举措等研究,注重挖掘有宁夏特色的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生态文化品牌,创建了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在听取了自治区政府的全面介绍后,考察团团长刘晓峰指出,以宁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承担着特殊的生态保护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挥好宁夏的民族人文优势,挖掘整理具有时代印迹、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发展活力,拓宽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路。归根结底,是要让宁夏各族人民群众共享良好生态带来的红利,分享绿色发展产生的效益。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取介绍。考察团一行在宁夏各地看到了很多依托生态文化谋求发展的生动事例。作为宁夏“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目前自治区最大的产业项目,是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在“再造一个新宁夏经济总量”,力争使基地2020年的产值超过2011年全自治区经济总量的口号感召下,这里的发展思路并没有变得冒进和不顾一切。

“在草原上兴建的能源基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要发黄、发臭的GDP,宁夏在这方面的认识十分到位。”在实地察看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思路后,李灿委员认为,生态文化引领发展不见得就是抛弃工业项目,而是要让工业也尽可能地实现节能降耗,实现废气、废水、废渣的回收和再利用。“草原明珠不能因为发展煤化工而毁掉,一定要在合理布局的同时,切实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市,这里的干部群众正在对标美国的凤凰城打造“云计算基地”。随着近年来包括亚马逊AWS、奇虎360等业界大鳄的百余家企业相继入驻,中卫的云产业不再像天上的云朵一样虚无漂幻。看起来“高、大、洋”的云计算产业能够与西部沙漠小城联系起来,让考察团成员充满兴趣。中卫市市长万新恒给出的三点理由解开了其中的疑惑:一是中卫作为西电东输的重要节点,具备发展云计算产业必需的清洁能源保障;二是中卫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可以让面向全国的直线传输大大降低成本和损耗;三是中卫市冬冷夏凉的气候、优质的空气质量和极低的破坏性地震发生频率,可大量减少设备制冷成本和安全风险。

蓝逢辉委员对万新恒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过去等靠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实际上,西部地区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尽财富,关键是如何挖掘利用这些优势。全面脱贫的关键不再于别人怎么扶,根本还是要靠自己怎么干。”

除却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之外,根植于灿烂历史的多民族文化,依托于独特山水林沙的自然资源,也是宁夏依托生态文化发展的优良禀赋。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上曾是欧亚之间交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古波斯文化、古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原文化、西夏文化交融于此,形成了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留下了众多珍贵文化遗产。现在宁夏境内现存丝绸之路遗产100余处,其中重点遗产42处。

苏士澍常委认为,以西夏王陵、秦国长城为代表的历史遗存中蕴含着生态文化引领发展的宝贵资源,挖掘好这些文化遗产的内涵,宁夏可以走出依靠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以西夏的文字为例,这些以撇捺笔画为主的‘方块字’是中国古文字的瑰宝,对活字印刷术和汉字楷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此研究开发利用的不够。在积极申遗的同时,如何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和游客一起参与到西夏文化的研究保护当中是当务之急。”

“宁夏尽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文化却十分厚重,生态文化引领发展就是要充分激发出生态优良、文化丰富负载的后发优势。”陈昌生委员认为,挖掘、保护、开发有历史记忆、文化底蕴、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古城、古镇、古文化街区和丝绸之路上的古村落、驿站。以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为理念,在环境可承载的条件下,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保护好古城古镇原有的生态环境,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提升改造生活设施。“大漠直烟、荒原孤城、市井叫卖、苍凉古朴是我们记忆中的西部城镇,也是宁夏能够吸引游客前来的招牌。”

生态产业:打造知名品牌着力宣传推介

枸杞、葡萄、沙漠、湿地、森林,围绕着这些独特资源,宁夏正在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生态文化品牌,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比较起“言必称宁夏”的枸杞产业,宁夏的葡萄似乎并不被众人熟知。然而在贺兰山东麓、黄河灌区的广阔腹地,这里的葡萄正争相进入成熟期,其质量可以媲美同纬度的法国波尔多,是葡萄酒的绝好生产地。

“以前只知道宁夏有以‘宁夏红’为品牌的枸杞酒,真不知道这里还生产优质高端的葡萄酒。”吴仁彪委员了解到,目前在宁夏有100多种葡萄酒品牌都被冠以“贺兰山东麓”的名号。“我认为100种的效应不如‘宁夏红’一种,宣介不到位、品牌打不响,再好的酒也只能‘藏在山麓人未识’。”吴仁彪建议,可以借鉴电影《红高粱》中的情节,每年搞一次评酒大会广泛宣传,评出一款最佳的酒冠以“贺兰山东麓”的品牌,既可以激发竞争优中择优,又可以让更多的葡萄酒爱好者知晓这里的优秀品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近沙漠的城市并非只能苦守荒凉。在中卫的沙坡头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干部群众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防沙治沙开发出了超乎想像的旅游资源,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兼具西北风光之雄奇、江南景色之秀美、沙漠绿洲之独特,是通过防沙治沙开发旅游产业的良好范例。考察团成员同样认为,应当加大推介力度,国家级媒体要从参与精准扶贫的角度进行更多的公益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首要的是要把这里的准确区位介绍给游客,以前谈到宁夏就是塞上江南,而一想到塞上感觉就远在天边。其实这里坐飞机到北京不过才1个半小时,如何让游客能够感觉‘美景近在眼前’是宣传的重点。”

天下黄河富宁夏,而考察团此番到访的固原是宁夏5个地级市中唯一不临黄河的一个,曾经因缺水而成为中国最贫困地区的“西海固”就在这里。如今,固原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依托的产业中有一个就是这里盛产的优质马铃薯。在与固原党政部门、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考察团与当地干部用一大半的时间探讨了“马铃薯问题”。蔬菜专家李武委员给出建议,发展马铃薯产业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尽可能充分地挖掘深加工潜力,把马铃薯的“营养”充分提取出来,通过发展优质的食用、医用淀粉提高产品附加值,告别单纯靠土豆丝、土豆片、粉丝粉条赚钱的模式;二是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由于过去只提取淀粉,马铃薯大量的水分、蛋白质容易污染水资源,使本来就缺水的西海固地区雪上加霜,现在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可以提取蛋白质,希望能在固原推广应用。

中阿合作:生态文化成为新丝绸之路的畅销品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具备联系阿拉伯世界的天然优势。近年来,通过国家级的中阿博览会及其前身中阿经贸论坛,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更为紧密。从前几届以经贸交流为主,转变为如今包括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等在内的博览会,生态文化正成为博览会上的畅销品之一。通过密切交流,宁夏灵武等地的防沙治沙经验对地处沙漠地带的部分阿拉伯国家产生了启发,很多团组相继来华学习;相近相通的饮食文化,也为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的清真食品集散地提供了先决条件。

“据我所知,如今很多阿拉伯国家人民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十分感兴趣,基于天然、重在人与生态和谐的医药文化未来也可以成为中阿交流的重要领域。”王执礼委员建议,要依托中阿博览会的契机,打造高水平的中阿健康产业合作发展联盟,进一步推动中阿医疗机构间学术交流和诊疗技术合作,引进阿拉伯富裕国家的资金,组织中国医疗队伍走出去。通过双方互动的医学交流,促进双边人民友谊和互相信任及对对方文化风俗的理解,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宁夏要充分利用好与阿拉伯世界的天然联系。”王尚旭委员说,“去年我去了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感觉到他们现在对于中国的信任超过了西方国家,在这种氛围下,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强在生态文化领域合作,不仅是宁夏的事,更需要国家从整体战略上加以研究,通过宁夏这个窗口推介更多其他省区的生态文化建设经验。”

“中阿交流的视角应该放得再开些,面向阿拉伯世界交流,再由他们传递到更广阔的地方去,从而实现与世界更多国家的生态文化交流,这是古丝绸之路给与我们的启示。”许瑞生常委认为,生态文化具备很强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和谐的生态理念传播,可以成为商贸交流的情感催化剂。“

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成为考察团宁夏六日养心养眼的工作收获;独到的分析、中肯的建议成为考察团留给宁夏的宝贵财富。考察团一行在会上、在点上、在车上、在餐桌上一直不断地与宁夏的干部群众交流,为的就是能让这次考察真正为宁夏通过生态文化走出脱贫致富新路贡献力量。

宁夏人民朴实肯干敢于探索的实践,留在了考察团的报告中;考察团每一点建议,也都留在了陪同同志的笔记本上,无论是“上接天线”的政策建议,还是“下接地气”的具体药方,都成为“塞上江南”交给未来生态文化新名片的背书,也成为无党派人士界委员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倾囊献计“连续剧”的又一新篇。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 宁夏 生态文化建设情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