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警惕保健食品 六大“消费陷阱”

2016年09月28日 11:41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和食物,生病一定要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注重保健的人爱买保健食品食用,但对什么是保健食品、如何才能买得对用得好却一直“蒙查查”。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教授蒋卓勤带大家科学认识保健食品,并就如何避开一些常见的“消费陷阱”,买对、用好保健食品一一支招——

解读

保健食品不以治病为目的

保健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很多人不仅听说过,还买过、用过。但冠以“保健”的这类食品,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主要具有补充人体营养成分或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近日,在本报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海珠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办的第二期食品安全大讲堂上,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教授蒋卓勤解释道。对于老年人来说,上了年纪,身体各器官的机能有所下降,不能很好地吸收所需的营养成分;而对于上班族而言,长期工作压力重,身体消耗大,而膳食又过于简单,可适当补充保健食品,辅助调节身体机能。

“但滥用保健食品,则适得其反。”蒋卓勤特别强调,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无须医师处方,不追求短期临床疗效;而且,它成分明确,有特定质量检测指标与方法。

提醒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食物

“保健食品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按时按量服用,不能当‘饭’吃。”蒋卓勤提醒说,保健食品只能起到预防和辅助调节机体亚健康状态的作用。但从科学角度讲,平时注意均衡饮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时适量的运动、保持开朗的性格,才是保健的要诀。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而对于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只是辅助调节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等。

“是药三分毒”,有些人生病了却怕吃药有副作用,认为选择保健食品“虽效果慢,但起码副作用小”。对此,蒋卓勤再三提醒,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生病一定要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有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每天无论上班还是回家都宅在空调房玩电脑、手机,极少运动,吃饭也不出门,叫个快餐搞定,长期下来,造成没有食欲,身体好像被掏空了,处于亚健康状态,希望能吃保健食品来改善。对于这类人,蒋卓勤认为日常合理减压、加强运动、平衡膳食更重要,一定要补充保健食品的话,也只需补点维生素、矿物质就可以了。

而在健康状态下,最好选择天然食品来补充营养素。天然食品满足不了需求,再考虑保健食品。总之,保健食品绝不能代替药物和食物。

警惕

六大“消费陷阱”不可不防

为了向老年人兜售夸大功效或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雇佣推销人员,挖空心思用各种手段“坑老”。专家提醒,购买保健食品,以下常见6大“消费陷阱”不可不防——

1. 包治百病,虚假宣传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用来治病。凡是声称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均为虚假、夸大宣传。

2. 免费活动,诱人上当

有些居心不良的商家会雇佣推销人员,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以免费体检、免费试用体验、免费旅游参观为噱头去吸引老年人参与。但这类所谓的“体检”等免费活动,到最后都会告诉老年人缺这缺那、什么都得补,并鼓吹吃某些保健食品有各种治疗功效,引诱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上当。

3. 会议营销,“真人”说法

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为了推销利润高昂的保健食品,会以健康讲座、联欢活动、“真人”现身说法等手段,提供免费用餐、购买保健食品赠送礼品等,引诱消费者上当。

4. 上门服务,温情麻痹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则雇佣人员,通过所谓亲情服务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温情麻痹,随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使老年人“无法拒绝”,“心甘情愿”的自掏腰包买其功效夸大的暴利保健食品。

5. 电信诈骗,中奖诱惑

打着一些“养生”栏目或保健中心工作人员的幌子,以关心回访患者的名义询问其身体情况,忽悠推销保健食品;或是以中奖信息为“诱饵”,诱惑消费者掉入其设计好的保健食品“消费陷阱”。

6. 流动设点,雇托迷惑

这类保健食品营销公司(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参加其促销活动,再请些托儿制造假象,吹嘘用了其保健食品后身体如何改善,甚至“治好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用再吃药”,骗一些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人上当,以为可以用它代替日常治疗。

防骗

认准“蓝帽子” 正规渠道买保健食品

对于有需求的消费人群,购买保健食品如何才能谨防上当受骗?蒋卓勤给出以下6个贴士:

1. 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应到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商场、超市、药店购买保健食品,不可随意听信推销。

2. 认准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标识。

3. 通过官网查询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真伪情况。有两种途径: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查询→保健食品;2)保健食品批准产品信息手机查询系统http://123.127.80.3/。

4. 选用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要认真阅读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其适用人群、功效成分含量和功能范围,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

5. 看清保健食品的不适宜人群、用法用量、保质期、储存方法等,不可随意过量。

6. 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治疗疾病。只能辅助预防疾病、改善身体功能,因此,不能轻信什么“药到病除”、“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

维权

不慎掉“陷阱” 投诉“找对门”

如果不慎掉进保健食品的“消费陷阱”该怎么办?专家提醒说,这不仅仅是保健食品的产品功效问题,还涉及到诈骗和虚假宣传等违法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向相关部门投诉——

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关信息。

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工商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

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违法行为。(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蔡霞、肖昌稳)


编辑:赵彦

关键词:警惕保健食品 消费陷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