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揭秘各国应对电信诈骗方法:德国用技术手段帮民众
近日,两名来自山东的年轻人因遭遇电信诈骗而不幸身亡的消息格外引人关注,电信诈骗这一社会痼疾也由此再次暴露于公众面前。
如今,通过电话和短信诈骗受害人钱财的新闻层出不穷,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了屡见不鲜的社会问题。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终结电信诈骗做出努力,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和财产。比如,日本政府免费给老人安装电话录音机,当系统识别出诈骗电话时,老人会听到警报;澳大利亚民众可以申请免费的“电话号码保护”服务,这样就可以拒绝所有市场营销人员来电;美国也有“拒绝电话名单”平台,民众就可以远离广告推销的骚扰;巴西的银行甚至买了保险,帮客户追回被盗刷的资金。
无论是采用法律手段还是科技手段,各国都走在终结电信诈骗的路上,希望不会再有以生命为代价的案例出现。
[澳大利亚]
案例——假冒移民局行骗
2016年6月,澳大利亚移民局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警告:“有人冒充澳洲移民与边界保护部的工作人员,要求支付费用,请保护好自己,免受移民欺诈。”原来,近期出现了一批假冒移民局员工的诈骗者,他们将拨出的号码伪装成移民局的电话号码,向受害人索要钱款,如果不缴纳“费用”,诈骗犯就会谎称受害人面临被驱逐出境的情况,受害人的国籍包括中国、印度、斐济等。
移民局发现,更改显示的来电号码只是诈骗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谎称是移民局员工,第三步就是威胁受害人。因此,如果有人接到含有这三个步骤的电话,就应该提高警惕。通常,移民局官方的咨询电话号码仅用于接听咨询电话,从来不用于呼出电话。而且,移民局不会通过电话这样的联络方式要求付款,这不在工作流程范围内。
同时,移民局还总结了常见的诈骗理由,比如诈骗犯持有受害人的护照信息和生日信息,告知受害人出生日期不正确,需要支付费用来进行更正,不更正就要被遣返回国。一旦接到这种电话,就要立即挂断,并向所在的州和行政区政府举报。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公署副署长Delia Rickard表示,每年都能收到几百个这样的举报案例,这属于严重的欺诈,诈骗犯针对的都是“害怕被驱逐的持临时签证的居民”。由于社交媒体的流行,诈骗犯从中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以增加他们行骗的可信度。Delia Rickard估计,遭受这类诈骗的受害者人数远超过几百个,她确信,这是语言和沟通的问题,很多居民对政府部门也缺乏足够了解。
除了电话诈骗,移民局还将电子邮件诈骗列为常见的诈骗手段之一。诈骗者利用后缀为“.pn”的邮件联系受害人,告知受害人通过抽奖被选中,有资格获得“安置计划”的名额,并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文件,通过银行向某个账户汇款后,就可以获得工作签证或绿卡。
应对——可申请免费“电话号码保护”服务
为了防范诈骗犯的骚扰,民众可以向澳大利亚电话局申请免费的“电话号码保护”服务,这样就可以拒绝所有市场营销人员来电。这项服务是免费的,但也有诈骗犯谎称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开通。为此,澳大利亚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报案网站,以方便民众举报诈骗电话等信息。
[巴西]
案例——信用卡被盗刷很常见
巴西主流媒体《环球报》等统计,电信诈骗在巴西的诈骗案件中占比达到35%,比例最高。主流媒体还总结了巴西国内主要的电信诈骗方式,如诈骗犯伪装成可口可乐、大众等知名企业工作人员通知受害人获奖,让受害人先支付一笔款项,随后才能得到奖品。不少受害人都是用信用卡支付的,由于巴西网站的保密功能较薄弱,只要输入信用卡号、用户名和安全码,就能随意消费,所以在巴西,信用卡被盗刷很常见。
应对——银行购买保险 以让保险公司支付盗刷成本
为了应对这种困境,巴西各大银行专门购买了保险。只要客户打电话申诉信用卡被盗刷,银行经过核实后,在两周时间内就可以将款项退还给客户,并冻结相关账户,盗刷的成本则由保险公司来支付。
[日本]
案例——“是我,是我”式诈骗层出不穷 老人屡屡中招
日本警方发现,近年来,诈骗犯之所以能骗过老人,主要是他们抓住了老人们急于求医问药和保全财产的心态来实施骗术。
比如,2014年,日本神奈川县的一位老人在电信诈骗中被骗走1800万日元。她先是接到了一个声称在证券公司工作的男职员的电话,对方询问她是否对股票有兴趣,她回答没兴趣,但对方还是说服了她,以她的名义来购买股票。过了几天,这位男性又给老人打电话,声称用她名义购买股票的事情暴露了,随后,老人又接到一个电话,说金融厅要调查这件事,她的存款很可能会被全部没收。这个人建议老人将1800万日元的存款分5次通过邮局快递到指定的地址。老人汇完存款后,发现联系不上对方,这才报警。
2012年,东京的一个健康食品公司在电话推销中告诉老人,他们的产品不仅可以治疗高血压,还能缓解老年痴呆症。大部分老人都轻信了,并以每瓶5万多日元的价格来购买这家健康食品公司的产品,购买人数超过7600人。当老人们的子女听说这件事后,纷纷觉得不对劲,立刻报警。最终,日本消费厅对这家健康食品公司的违法行为做出了停业3个月的处分,并处以巨额罚款。
除此之外,诈骗犯还爱谎称自己是老人的孙子、孙女或者其他亲戚,他们以“短期内缺钱”为理由来骗人,当老人询问具体情况时,诈骗犯会说“是我,是我”,同时提供银行账号,让老人往这个账号中存款或转账。这种诈骗方法被日本媒体称为“是我,是我”式电话诈骗,它始于2003年,于2004年达到高潮,在媒体的呼吁和警方的打击中沉寂。但是,从2011年开始,这种“是我,是我”式诈骗又被诈骗犯广泛使用。当“是我,是我”式电话诈骗案频频发生时,警方会在每月15日出动警力上街巡逻,因为15日是日本政府发放养老金的日子,这一天会有大量金钱存进老年人的账户。警察严密监视和保护约8.1万台自动取款机,以阻止针对老年人的银行转账诈骗行为。
日本第一个“是我,是我”式诈骗犯出狱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他在书中写道,从20岁开始,他就伪装成“小辈”,向接电话的“长辈”要钱,一年内竟然骗到了1.8亿日元。被抓进监狱后,警察还让他总结如何防范这种诈骗,他发现,大阪的老太太是最不好骗的,因为她们都有“听声识人”的本事。有次他遇到一个大阪的老太太,总是岔开话题不断追问他,最后老太太笑着告诉他:“我只有两个孙女,没有孙子。”因此,他总结道,应对“是我,是我”电话诈骗的最好方法就是与骗子多聊几句,因为骗子并不知道实情,说多了难免露馅,老人就会提高警惕的。
2015年5月,日本《AERA》杂志刊出了一篇调查报告,报告称,2014年日本电信诈骗涉案金额超过550亿日元,刷新了最高纪录。写这份调查报告的记者深入了解了日本的诈骗犯,发现诈骗犯大多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由于童年贫困,读书不多,又缺乏社会经验,因此,这些年轻人就成为了诈骗公司洗脑的目标。诈骗公司是这样给他们洗脑的:“从那些有钱的老年人手里弄点钱过来,不是犯罪,你们尽管放心去弄。”于是,这些年轻的诈骗犯们在实施电信诈骗时,不仅有一种“劫富济贫”的“侠义感”,更产生了一种畸形的仇富心理:“凭什么你们可以有钱,而我那么穷?”
记者还采访到了19岁的M,M是某电信诈骗集团的一名成员,也是日本目前为止唯一一位接受采访的电信诈骗集团成员。M从小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母亲每天只给他一枚500日元硬币生活,既不在家,也不给他做饭。他的学生时代就是在打游戏或看电视中度过的,去学校也是为了吃免费的午餐。后来,M因为破坏自动贩卖机偷零钱、在停车场砸车偷东西被关进了少年管教所。当他被释放出来后,就受到同样考不上高中的学长邀请,加入了电信诈骗的行当。邀请他的学长是这样开条件的:全职的话,月薪是50万日元,提成是诈骗金额的15%;兼职的话,月薪是5万日元,提成是诈骗金额的3%。M告诉记者,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从来都没有挣过这么多钱。
《AERA》的调查报告认为,电信诈骗是整个社会长期漠视贫富差距的结果。虽然儿童的贫困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但并未得到足够关注。这让本身就缺乏家庭温暖的贫困儿童无法得到社会的关爱,他们更不会向福利机构求援,只能自生自灭。
应对——免费安装电话录音机 防止老人上当
2012年,日本警方共接到20多万起电话诈骗报警案,其中,60%的受害者是60岁以上的老人。究其原因,就是日本的老人大多有一定积蓄,他们对于新型的诈骗手段缺乏辨识能力。为了防止老人上当受骗,日本政府决定给他们免费安装电话录音机,用电话录音和警报的方法,及时提醒老人,帮他们辨别骗子的伎俩。
从2013年开始,日本消费厅开始每年拨款约10亿日元,专门用于在老人的家庭电话上安装一个录音机,帮助他们防范不法分子。由于日本西南部佐贺辖区电话诈骗特别多,佐贺地方政府率先得到了1000万日元的拨款,为辖区内的老人家中座机安装了免费的电话录音机。
电话录音机是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盒子,它被连接在家庭电话上。当亲朋好友的电话打进来时,老人可以正常接听。但是,当疑似诈骗的海外电话或网络电话打进来时,日本警方反电信诈骗科的系统会对电话号码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打电话的人的某些词语有诈骗企图,系统会向录音机发出警报信号,电话中就会传出警报话语,提醒老人警惕上当。当然,这个警报话语老人能听到,打电话的诈骗犯也能听到,他们会立刻挂掉电话。但是,电话录音机有自动录音的功能,能将诈骗犯的声音记录下来,并自动传回警方反电信诈骗科的系统,方便警察对不法分子进行追踪。
[美国]
案例——谎称人口普查 以报税、彩票中奖等为由行骗
2015年,美国联邦机构破获了一起电信诈骗案,被媒体称为美国最大一桩“冒充税务部门的诈骗案”。该诈骗集团利用美国人惧怕房产被没收、坐牢等心理,一会儿在电话里报出“执法证件编号”,一会儿宣读“逮捕令”,以权威姿态哄骗受害人,并在过去两年内通过冒充税收署工作人员给民众打电话,骗取了约1500万美元。
这个诈骗集团利用电脑技术伪造IP地址,他们行骗时早就掌握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接电话者的身份、税务资料等。这些信息的掌握让受害人轻信他们伪造的身份,诈骗犯还威胁受害人:“如果不去转账,就等着坐牢吧!”
一位来自新泽西州的受害人告诉记者,他这辈子从来没被捕过,当然害怕得不得了,更怕税收署没收他的汽车、房子、银行存款。美国前橄榄球星Frank Garcia也是受害人之一,他在接到电话时也惊慌失措,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坐牢了,我要因为逃税被铐上手铐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了!”因此,他按照诈骗犯的指令,分别在不同网店给同一个账号汇入了500美元,总共汇出4000美元,诈骗犯这才保证了这位前橄榄球星不会被逮捕。
警署发现,美国的电信诈骗主要是以人口普查名义获取受骗者信息,以报税、彩票中奖、慈善捐助等理由行骗。尽管电话调查确实是美国人口调查局收集信息的主要手段,但如果民众的警惕性足够高,就会知道人口调查局不会询问银行账户号、信用卡号、捐款等隐私。
媒体在报道电信诈骗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有一个高端商务人士告诉朋友,自己接到了诈骗电话,那个诈骗犯告诉他中奖信息。朋友很担心,可这个商务人士满脸困倦地说:“没有后来,我一听中奖就挂了。头天加班,我还没睡醒呢,哪儿有工夫听他那带着浓重中东口音的英语!”
应对——“拒绝电话名单”与主叫号码ID识别
200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法律规定,美国全境的电信运营商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共享的“拒绝电话名单”平台,所有手机和座机用户均可在平台免费登记。任何向平台登记用户发送未经同意的垃圾短信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垃圾短信包括商业推销、产品推广、服务广告等。用户要想接收此类短信,除非是明确表示同意接收,或者短信用于紧急情况。违者将面临500美元至1500美元的处罚。如果用户遇到推销、欺诈的短信或电话,可以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网站进行投诉。
美国通信业巨头,如AT&T、苹果、谷歌等联合成立了“反自动呼叫电话打击行动组”,他们开发出一种主叫号码ID识别技术,用来屏蔽假号码拨出的电话。
[德国]
案例——欧洲最大电信制造商被骗4000万欧元
德国联邦刑事犯罪调查局调查显示,自2013年以来,发生在德国的大型电信诈骗案件有250起,其中68起作案成功,总损失达1.1亿欧元。其中,总部位于纽伦堡州的莱尼公司在一起电信诈骗中,损失达到4000万欧元。莱尼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信电缆制造商,其在罗马尼亚有4家工厂。诈骗犯伪装成公司总部,要求莱尼公司位于罗马尼亚的比斯特里察工厂向海外账户汇款,恰巧,该工厂是唯一被总部授权许可转账的工厂。这起案件发生在2016年8月,目前仍未侦破。
应对——用技术手段帮助民众甄别骗术
2003年,德国通过了《联邦反垃圾邮件法案》,法案规定,任何机构向用户发送推销商品和服务类手机短信,都要经过用户的书面同意。在用户休息时间(21时至次日8时)发送广告信息,也要再次征得用户同意,商家还要在短信中标明“广告”的字样。除此之外,德国联邦刑事犯罪调查局联合其他单位成立了专门机构,用技术手段加强骗术的甄别,以对诈骗行为进行前期拦截。同时,由于电信犯罪越来越国际化,德国正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揭秘 各国 应对电信诈骗 德国 技术手段帮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