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陆忠伟:美国移交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的虚实

2016年10月10日 08:33 | 作者:陆忠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6年10月1日,美国商务部在延宕一年之后,终于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移交给非营利性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简称ICANN)。此举意味着在名义上,美国官方对相关基础网络资源的分配与管理权松绑,将控制权交由所谓“多利益攸关方”(MSH)构建的新机制。

ICANN成立于1998年,旨在保持域名系统的可靠性和独立性。迄今约20年来,美国官方始终通过技术甚或行政干预,在幕后掌控ICANN。2014年3月,美国曾宣布,将放弃由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对ICANN的管理。此言一出,顿时引发国际社会对网络基础资源分配与管理权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美国通过ICANN对互联网基础资源实行单边垄断,一直被视为搞网络“霸权”而不得人心。国际社会为打破美国的垄断,长期与之闹摩擦、争分权。而今,美国迫于压力,移交“互联网域名管理权”,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互联网业界及部分舆论对此予以基本肯定。

掌控互联网的基础与核心资源,无疑能大幅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含金量。研究互联网治理的中国专家认为,ICANN长期凭借其所掌管的域名、IP地址和协议标示符三大资源,以及根服务器和相关技术政策两大命脉,得以“拥有在网络空间‘圈地’、‘封号’的权力”,亦即拥有互联网治理特权。

缘于此,美国国内围绕“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的移交意见不一,博弈激烈。反对移交的政治势力视管理权为国家核心利益及重要的“联邦财产”,认为对外移交权利,“如同卡特政府拱手相让巴拿马运河”,势将削弱美国对国际互联网治理的影响力;并为此不惜联名上诉,欲加阻止。

谷歌、雅虎、脸书、推特、亚马逊等美国高科技公司则鼓动推进ICANN控制权的“改制”。这些公司态度积极,游说得力,既有“在商言商”——促进互联网资源市场化及新技术推广的深谋;也不排除其“以商促政”———加强互联网“稳定及互操作性”,以增进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的远虑。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关于ICANN“改制”的“两条路线斗争”此起彼伏,两军对垒:中俄代表发展中国家提出“多边政府运行”模式,倡议将管理权移交给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或其他政府间机构;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则倡导“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反对由联合国或政府间机构主导。

应该指出,中俄等国并非欲以“多边”模式完全取代“多方”模式,该阵营也认同“多方”理念的合理内核。其之所以强调在联合国框架下推进政府间互联网治理合作,主要鉴于互联网技术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故而认为市场需与政府调控互补,以进一步建设、发展、完善。

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已从前沿技术进化为全球性关键基础设施。于国际政治而言,互联网乃极富地缘战略价值、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博弈工具。由于互联网落胎于美国军事科技领域,美国社会是骑在互联网“马背”上长大的,美国官方倾力抓该领域的掌控及主导,自有其深谋远虑。

有鉴于此,学界有看法认为,移交“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并非证明美国真心放弃互联网控制权。美国对网络安全的考量基础在于能否继续主导全球互联网,且美国还掌控大部分互联网核心资源,即便其放弃了对ICANN的管理,仍能凭借技术等层面的制衡措施,在幕后巧加干预。

总之,“互联网域名管理权”迈向“全球化”,尽管是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一小步,但它是国际互联网治理长河中的踏脚石,有助于国际社会从最基本的环节突破,摸索过河办法。

(作者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陆忠伟 美国移交互联网域名管理权 互联网域名管理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