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许礼平:在香江打捞旧日风云

2016年10月13日 09:43 | 作者:张修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际化大都会的香港,有不少“迷你型”出版机构。

这些规模极小的出版机构,或隐藏在废弃的工业大厦里,或栖身于闹市的商住楼中,通常占地面积不大,员工不过十人上下,有的甚至是“夫妻店”。

然而,正是这些迷你型的出版机构,让人透过世界金融与贸易中心这些熟悉的标签,看到香港城市性格的另一面——她同时也是一座对文化怀有温情与敬意的城市。

类似于中国现代历史上文人办报的传统,香江这些超小型出版机构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其创办者或是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学人,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

例如,经济学家张五常创办了花千树出版社,有香港传播学之父之称的余也鲁创办了海天书楼,作家东瑞夫妇则创办了获益出版社……他们以多元的图书产品,对文化的素心坚守,刷新着人们对于香港的刻板印象。

坐落于铜锣湾希慎道上蟾宫大厦内的翰墨轩,也是一家典型的迷你型出版机构。其创办者许礼平,以书画收藏与鉴赏闻名于业内,同时,也以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钩沉,为近年海峡两岸及香港的文化界所瞩目。

许礼平1952年出生于澳门,早岁师从著名学者容庚,后留学日本,期间编纂《货币书目知见录》、《中国语文索引》二书,上世纪70年代供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有《中国语文研究》,80年代创办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去年,内地学术文化图书出版界知名品牌三联书店出版了许礼平的《旧日风云》一书,颇受学术界与爱书人关注。

蟾宫大厦二楼的一角,就是翰墨轩。百余平方米的空间内,四壁水墨淋漓,尽皆是出诸近现代人物之手的真迹。联系采访的过程中,许礼平始终以“小轩”称呼自己的公司,不过,狭小的只是空间。在海峡两岸及香港的出版界与收藏家眼中,翰墨轩主人及其出版品、收藏品,却有着阔大的文化格局。

翰墨轩出品的艺术杂志《名家翰墨》,自1990年创刊以来,以专业与严谨驰名艺林,成为海峡两岸及香港的中国书画收藏者的指南性读物。翰墨轩出版的一些学人著述,如《台静农诗集》《中国近代名家楹联》等,因其纯粹的文化趣味,深受读书人喜爱。

许礼平的个人收藏,则以近现代历史上被人忽略与遗忘的文献、遗墨为重点与特色,并据此钩沉索隐,为历史补白,更为历史还原真相。为此,他自称“冷滩残客”。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对文化积累有大贡献的学人,他们的书画,不似书画大师们的作品那般抢手,但却是许礼平悉心收罗的对象。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时爽,牺牲时年仅25岁,出身书香之家的他,诗、书俱佳,但留存极为罕见。许礼平收得烈士的绝笔行书辛弃疾词卷,并广征博引,写出题为“翰墨黄花一例香”的长文,以饱含感情的文字,挖掘这位革命先驱的行迹,探索其精神世界的风景。

“是天幸我,在先烈挥就此卷,取义成仁百载之际,冥冥中安排它完好的飘零至香港、当年同盟会设在跑马地黄泥涌四号南方支部一箭之遥的寒斋,由在下庋藏珍护。”文中,许礼平这样动情地写道。

有“香江潜龙”之誉的潘静安,是抗战时期中共在香港的地下工作领导人,被周恩来倚为股肱之才,他在香港各界广结善缘,为统战工作作出过杰出贡献,而毕生两袖清风。

潘静安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共产党人,诗、书、篆刻,样样精通。许礼平收有潘静安所写的精雅行书长卷,衷心钦佩有这样风范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半年中奋笔为潘静安写下两篇长文,以期“发潜德之幽光”。

“潘静安是‘稀有品种’,但关于他,几乎没有什么文字记录,这引起我探索其生平的兴趣。”许礼平说。

还有翟暧晖、黄祖雄、吴荻舟等,都是昔日香江的风云共产党人,他们深藏功名,隐匿在历史的风烟中,许礼平通过自己的收藏与一支健笔,让他们走到前台。

人们注意到,许礼平的兴趣之一,是将一代有很高文化修养、清廉自守的共产党人记录下来。他希望,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要风流云散。

他说,他的风云系列,还有长长的文字要写。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许礼平 香江 旧日风云 出版机构 香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