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医责险何以成“扶不起的阿斗”

2016年10月17日 13:45 | 作者:罗志华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医院购买医责险,本是为了将医疗风险转移出去;但现在,医院每年发生的实际赔偿远远大于理赔数字,风险却仍留在院内。日前记者从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医疗安全高峰论坛获悉,上海7家医院引入“上海地区综合医疗风险安心保障计划”,有望打破原有局面,由保险经纪公司全程介入医患调解过程,构建“调赔结合”新模式,探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10月16日《新民晚报》)

医责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分担转移机制,可发挥出互助共济的作用,在化解医疗纠纷、减轻医院和医生压力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力推医责险,社会上将其列为强制险种的呼声也较高。但医责险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不仅新加入的医院较少,不少已购买此险种的医院还打算退出。

医责险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保险赔偿限额不够、赔付到账时间过长、“医闹”不能有效化解等。从医院的角度看,保险虽然买了,但钱还得赔,麻烦并没有减少。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医责险赔付较高,保险公司亏损的风险很大,因此不愿承保。再加上医责险专业性很强,医疗事故的判断又十分复杂,保险公司不愿过多介入。等等。

这样一来,在理赔之前,保险公司通常要求纠纷确属医疗事故引起,但实际,多数医疗纠纷并非医疗事故,承保范围只占医疗纠纷的很少一部分,这一险种的作用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只负责纠纷定性后的赔款,不参与到纠纷的调查、定性、协商等过程当中,医院和医生仍需承担整个过程带来的巨大压力。

比较理想的运营模式是,不管出现了什么性质的医疗纠纷,医院和医生都可以置身事外,让保险公司全权处理。医院和医生既然购买了保险,就应该得到风险分担服务,就像司机购买了车辆强制险之后、不必为交通事故的定性与理赔额度确定负责一样。上海市构建“调赔结合”新模式,正是看到了保险公司介入不足这个关键问题,让保险公司挑起当前压在医院和医生肩上的重担,全程参与和履行调解等责任,才能将医疗纠纷从医疗机构内转移到医疗机构外,维护好正常的医疗秩序。

但也要看到,“调赔结合”新模式虽然赋予了保险公司调解纠纷的责任,他们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还充满了不少疑问和变数,影响医责险发展的许多难题仍没有得到根本化解,医责险远没有到成熟的时候。但不管怎样,让保险公司更全面地参与到医疗纠纷整个处理过程中,进而逐步完善这一险种,无疑是个正确的方向。(罗志华)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医责险 医疗风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