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范晓光:信念如钢

2016年10月18日 08:59 | 作者:王卓 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范晓光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前敬献花圈

范晓光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前敬献花圈

范晓光(中)在汶川指挥抗震救灾

范晓光(中)在汶川指挥抗震救灾

“我长大了解放什么呀?”

1944年,王平任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冀晋区党委书记,年底率部进军雁北、挺进绥东,积极对敌开展攻势作战,在平绥路以北开辟了新的根据地,从而打开了延安到东北的通道,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年,王平的长子出生。因为抗战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妻子范景新给孩子取名为“晓光”。

小时候的晓光就很有主意,“名字是妈妈起的,但是姓是我自己改的。”因为父亲工作忙碌多不在身边,跟母亲更亲近的他郑重向父母“要求”:自己要姓范。

跟母亲亲近,但受到父亲的影响却一点不少,范晓光从小就希望,长大了能参军打仗。

1949年初,王平和家人住在张家口,那时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打胜仗、解放城市的消息,每次得到胜利的消息,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庆贺,唯独范晓光急得大哭,“今天解放这个,明天解放那个,全国都解放了,我长大了解放什么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范晓光说,自记事起,他就在渴望长大,希望自己能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为解放全中国出力。“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对党和军队充满了感情,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争光的信念从小就植根于心田。”

军队梦随着年纪的增长,也愈发强烈明确。为表达对军队的感情,中学时范晓光还一度把名字改为王可军,意思为“可以参军”。

1964年,梦近了一点。范晓光考入南京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

入学后,学校安排新生下连当兵锻炼。当时,正值全军开展大比武活动,范晓光训练刻苦,成了“神炮手”,受到连队表扬。连队党支部还把他列为入党培养对象,要他写一份入党申请书。

“但我不会写,就给父亲写信,问他入党申请书怎么写。”父亲的回信让有些成绩的范晓光冷静下来:“你追求进步,我感到很高兴,但是你连入党申请书都不会写,说明你还不具备一名共产党员的条件,你要好好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到时你就会写入党申请书了,等你会写入党申请书了,说明你离党员的标准也就不远了。”

读了父亲的回信,范晓光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也渐渐开始去理解“共产党员”的含义。回到学校后,他按照父亲要求,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周末带领班上同学到街头学雷锋做好事,处处起带头模范作用,被学校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后来又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在范晓光入党后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随着父亲被“打倒”,范晓光也受牵连,虽然入了党,但迟迟不能转正。同一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和其他两所军事院校改为地方院校,学校全体教员和学员集体脱军装转业,范晓光第一次当兵的经历就这样“匆忙”结束了。

“一心一意想当兵,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不过比起父亲所遭受的折磨,我自己人生的一点挫折变化,不算什么。”1968年大学毕业后,范晓光被分配到东北39军116师农场劳动。

“农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但大家干劲都很大,大冬天赤着脚冒着严寒到芦苇塘改造而成的水田里平田。由于有一些芦苇根没有清除干净,一脚踩下去,稍不注意脚板就要被扎破。每天晚上回到宿舍,都要仔细剔除伤口里的淤泥,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辛辣的酒精棉球塞进伤口时,人痛得直哆嗦。但即使这样,第二天继续下田干活。在插秧过程中,范晓光因劳累过度,得了肺炎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昏倒在田里,被送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出院后,农场把范晓光树为先进典型。

但同时,由于父亲受审查,连队组织召开批判会,要范晓光和父亲划清界限。“但是我拒绝这样做,因为我坚信他绝对不会反党,更不是反革命。”于是,范晓光又由先进典型变成了反面典型,受到批判。

“父亲被打倒,家被抄,家里人也被赶出了原来的住房。全家人有的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有的被下放到煤矿和农场劳动锻炼,有的到农村插队。一家人被分散到几个地方。”

即便这样,范晓光依然与父亲保有一样的信念。“无论专案组如何威逼,父亲始终坚持不写假材料、不讲假话。期间我去看望父亲,他说,我对党是忠诚的,我没有反党,没有罪!”

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王平被解除关押。1973年,范晓光也调回母校当教员。

但因为始终对军队充满感情,一直想再次穿上军装。“1978年,终于第二次当兵入伍,到军委炮兵科研处工作。”在炮兵工作期间,范晓光潜心科研,参加指导122毫米40管火箭炮、130毫米30管火箭炮等装备的科研课题,这两种新定型的装备后来都参加了国庆35周年和50周年阅兵……

这一次,范晓光的军人之路走得通畅亦坚定。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范晓光 信念 全国政协委员 王平 红军人物形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