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原生艺术”:唤醒更多“凡·高”

2016年10月18日 09:09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0月10日,恰好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第2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中国和荷兰两国联合策划的“2016年中荷原生艺术交流展”首展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江苏省美术馆召开。主办方用艺术的方式,让公众重新认识身边的精神障碍患者及疾病,消除社会对精神障碍人群的种种歧视。

C2016-10-18zx1001_P_1_391_495_1385_1159

100幅来自中荷两国共36位精神障碍患者的画作,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开为期1周的展示。今年11月,这些作品将移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冬宫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由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荷兰精神博物馆主办,获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荷兰外交部、荷兰教育文化科技部支持。10月9日至10月15日为中国展期;11月23日至次年5月为荷方展期。

两国“凡·高”首次对话

这36位中荷原生艺术作者中,有的患有自闭症、智力发育障碍,有的患有癫痫、双向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还有的已经康复,并融入社会。这是中荷两国首次联合展出精神障碍患者和康复者的画作,也是精神病患者画作以“艺术品”之名,首次进入两国美术馆展出。

“原生艺术”完全不同于常见的艺术,以不讲究技法、无经验、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创作为灵魂,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熏陶的精神病患者、自学者等自发创作的艺术都可以纳入原生艺术行列。其中,精神病患者自发创作的艺术,是原生艺术最主要的创作人群。

据了解,20世纪40年代,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通过挖掘精神病人的艺术提出了原生艺术的理念;在中国,本次展览的中方学术主持郭海平,曾多次进入精神病院发现、挖掘艺术家,已有10年时间。

作为本次展览荷方学术主持,荷兰精神博物馆馆长翰思·罗杰称:“中荷展打破了主流艺术博物馆的惯例,原生艺术为博物馆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推动世界以多极化的观点来探索艺术。中荷展因东方视角的加入,会更引来欧洲艺术界多方关注。”

著名印象派画家凡·高来自荷兰,同时也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此次中荷两国精神病人画作汇聚南京,正是拉开两国“凡·高”们的第一次对话和交流。

作为展览的一部分,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美术学院、江苏省心理学院承办的“艺术与精神疾病”的讲座,以及原生艺术衍生品的公益展,都面向公众展开。

艺术改变人生

当看到自己的画作被装帧后悬挂在墙上,岑岑的泪水止不住地掉下来。早在今年5月,南京曾举办了一场原生艺术作品展,智力障碍者岑岑的作品被展出。

在绘画之前,岑岑给人的感觉是“自卑、压抑”,但在南京市凤栖苑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参与绘画之后,她迸发出极大的热情与创造力,画出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这样的活动,这些“艺术家”的家长们十分激动。当子女的画作被展出、签约,甚至大学教授和记者们向他们递名片,家长们感觉到,孩子是真正有艺术天赋的。

“这种被社会认可的情景,我们期待了很久。”一位家长说,“孩子是真的有天赋吗?他们作品的价值会不会被承认?这一刻我们不再怀疑。”

此次中荷画展的规格更高,十几位“艺术家”登上了国际舞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32岁的巴子存在“社交障碍”,但他天生喜欢绘画。他拒绝父母为他聘请美术教师,因为老师传授的美术经验与他内心的诉求差异很大。他通过绘画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30岁的一凡有着智力发展障碍,她画画比别人晚很多,不过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她画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静物,这些画作传达出她内心的自由、浪漫与纯洁。

郭海平介绍,这些精神障碍患者进入绘画世界非常快,往往只需要两三个月就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画画甚至从来不用橡皮”。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副总编兼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和勇认为,原生艺术是源于生命的艺术,具有生命的原始性,呈现出艺术的纯洁。

中国原生艺术刚起步

据了解,在国际上,目前已有一些国家的原生艺术发展走在前列,这些国家的大众普遍能接受并欣赏原生艺术。一些原生艺术家,比如草间弥生等有着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的原生艺术发展较为滞后,对社会大众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这些年来,郭海平在南京等地的社区设立原生艺术工作室,成功地挖掘到一些“艺术家”,并帮助这些精神障碍患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郭海平介绍,这些“艺术家”此前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到工作室来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拿起画笔,但他认为,恰恰是这样的状态,让其在创作时没有束缚,具有独立性,反而难能可贵。

为了保护这种精神优势,在引导“艺术家”们平日创作时,郭海平从不会教他们技法和画面内容,他只是提供多种材料,让“艺术家”们自己选择。正是这种自由,让众多“艺术家”们天马行空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被业界认可。比如,巴子的作品已累计售出金额超过16万元,精神分裂病人李奔的作品也卖出数万元。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的南京原生艺术展上,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与艺术公司、企业、个人签订了代理销售和作品预订购买协议。这意味着“艺术家”们的作品首次进入艺术品市场。

对精神障碍患者来说,除了艺术品本身带有商业价值之外,原生艺术还可起到独特的康复作用。

据了解,将原生艺术引入精神康复领域的做法,在国际上十分普遍。其原理是充分利用艺术的感性和直觉的手段去唤醒和激发人沉睡的潜能和意识,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中国,原生艺术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精神障碍患者杨旻脾气暴躁,曾在情绪失控时打伤过母亲。绘画后,他的性情变得温和,情绪也稳定起来。

杨旻的母亲注意到,孩子的情况并非个案,在开展艺术创作后,许多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为此,她在当地的原生艺术工作室做志愿者,尝试帮助更多人。

另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妞妞生活在北京,绘画后说:“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找到了生病前的状态。”她的母亲惊叹:“艺术唤醒了我的女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原生艺术 凡·高 精神障碍患者 创作人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