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当你要跑步时该准备什么

2016年10月18日 15:38 | 作者:王钟的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10月16日,一场名为“长城马拉松”的跑步比赛在北京郊区落下帷幕。在北京近年来举办的许许多多的长跑比赛中,长城马拉松并不是最知名的。而放眼全国,据称,2014年,全国仅有50多场马拉松赛事,到了2016年,注册在案的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多达294场。

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跑者”。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类马拉松赛事,能力突出者报名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自认能力不济者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为了参加比赛,他们添置价格不菲的装备,经常在朋友圈里晒他们的跑步路线和记录,而且经常打个“飞的”到外地参加比赛。

近日,有文章指出,中产阶层陷入了一场马拉松困局,文章大意是说一些中产阶层人士希望通过马拉松圈的社交进入更高的圈子。这一观察有其合理之处。当前滚滚的马拉松浪潮正是由中产阶层人士所带动的,他们关注自己的健康,以长跑为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更关键的是,跑步不再如我们小时候那样,顶多只要买一双二三十元的跑鞋就能完成的几乎零消费的运动,围绕装备、日常训练,跑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不容否认,跑步在现代社会充满了一种浪漫的想象。专业“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先生就写过这么一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现实中,跑步又与公益、健康等中产阶层关注的话题联系在一起。对城市居民来说,跑步几乎是唯一能够与环境接触的运动,只要有一条车和人不太多的道路就好。相比之下,闷热、憋气的地下健身房并不讨人喜欢。

然而,马拉松真的成了商家的一种骗局吗?参加马拉松比赛是否真的是“作死”?有数据表明,因参加马拉松比赛发生的猝死案例越来越多,因长跑而损害身体的案例也举不胜举,比如,今年3月的广东清远马拉松,被媒体戏称为“最受伤”马拉松,总计2万名的参赛选手中有1.2万人接受救治。

但是,种种质疑所忽略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参加长跑人群的增加,正是公众健康意识提升的一个表现。事实上,由中产阶层主导而普及起来的长跑运动有其科学、理性的成分。诚然,跑步已不再是跑步,还伴随着一个产业的壮大。然而,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维护健康不再是廉价的行为,为运动和平时的健康消费,总比疾病降临时再亡羊补牢要好。所以,消费与长跑并不矛盾,商业利益并不是健康的杀手。

我们所应当反对的则是不理性的运动观。一些人不具备长跑的基本身体条件,或者平时缺乏训练,却发挥蛮干精神,硬要跑马拉松。要知道,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其背后是平日里长期的训练。而且,最后有没有完成比赛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养成运动的习惯,身体素质因此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舍得为健康投资,不光是物质上的投资,也需要心理上的准备。

在长跑热中,全国各地一窝蜂地举办马拉松比赛,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也举办赛事的行为,如果有地方政府的参与,就必须审查其中的行政行为是否妥当,是否经过了科学、审慎的评估。

健康的长跑离不开中产阶层的参与,如果一个地方并没有形成普遍的中产阶层群体,参加跑步的群众选手自然运动基础薄弱。从这个角度看,一线城市、大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群众基础和赛事经验就更有说服力。比如,有30多年历史的北京马拉松赛对选手设置报名条件,要求近两年在6小时内完成过全马,或近一年在3小时内完成过半马,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盲目参赛的风险。

长跑已成为都市人流行的生活习惯。任何一种流行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可能存在不成熟的状态。但是,长跑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长跑运动的流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健康意识的觉醒。(王钟的)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长城马拉松 长跑 跑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