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叙利亚难民营的读书声

2016年10月18日 16:20 | 作者:李良勇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贝鲁特10月17日电(记者李良勇)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驱车向南约40公里,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进入一处山谷,在低矮的橄榄树丛之间,依着山势散落着七八排用木板和雨布搭建的简陋房子,这是一处叙利亚难民营地。

新华社记者17日中午到达这里时,听到营地里传出阵阵读书声。难民营的“学校”是两间面积仅有20平米左右的木板房,其中一间摆放着6张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课桌,能坐不到20名学生,另一间稍大一些,也仅能放下8张课桌。然而,就是这样简陋的“学校”,对叙利亚难民儿童而言也是很宝贵的。

难民营管理者、民间援助团体“光明与生活”负责人阿里·塔菲什介绍,这处营地住着300多名难民,其中有大约180名儿童,约三分之二的孩子处于学龄阶段,“这里尽管有学校,但所能提供的教育还远远不够”。

塔菲什说,学校现有3名教师。七八岁到十四五岁不等的约80名学生,根据不同年龄被分成4个班,每天轮流上课。然而,受师资和场地限制,难民营里不少孩子仍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现年30岁的难民艾哈迈德·马蒙是学校教师之一。2012年他从叙利亚伊德利卜省逃至黎巴嫩,后在这处难民营“落户”。马蒙告诉记者,他曾是名大学生,来到难民营后见孩子们没学可上,便自愿教他们读书识字。他说,一开始营地条件更简陋,根本没有专门的教室,后来在塔菲什的努力和外界资助下,才修建了现在这两间“教室”。

马蒙说,现在学校周一至周五开放,每天8点上课,下午1点放学,“尽可能做到正规,课程也尽可能安排得丰富,包括语文、英语、地理等”。马蒙表示,由于许多孩子错过了读书年龄,“本该就读高年级,如今却仍在读低年级”。

即便如此,相对于黎巴嫩境内其他成千上万的叙利亚难民营而言,这里的孩子能有自己的学校还是非常幸运的。自叙利亚危机2011年3月爆发以来,多达100万叙难民涌入黎巴嫩,其中包括近50万儿童。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大量难民儿童得不到教育。2015年,在联合国机构资助下,黎巴嫩公立学校开始接收叙难民儿童,专门安排每天下午免费给他们上课,难民儿童失学现象才得以改善。但据估计现在仍有大约25万难民儿童失学。

“我喜欢读书,喜欢老师给我们上课,因为从书上和老师那里能学到很多知识,”8岁的男孩艾哈迈德·优素福说,“我长大了也想当一名老师,不过不想还在难民营里教课。”

14岁的女孩萨勒娃每天结束在难民营的课程后,下午都要去附近镇上的黎巴嫩公立学校接着上课。她说,难民营教的课程能让她更好地适应公立学校的学习,只是“我们在这里学的是英语,而公立学校里教法语,有点混”。不过,她觉得这不算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两个学校没法提供毕业证书,“如果将来我回叙利亚接着读书,都不能证明我的学历”。

“我想回到叙利亚,不再住在难民营里。”女孩拉娜说,每天上学是她最快乐的事情,但她不喜欢难民营里的生活,“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害怕这场毁了我们家园、让我们被迫离开家来到这里的战争”。(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叙利亚难民营 读书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