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秋裤穿不穿”纾解健康焦虑需要常识普及

2016年10月19日 10:46 | 作者:杨朝清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随着秋意渐浓,温度骤降,很多不扛冻的小伙伴已经早早的把秋裤穿起来了。秋裤作为御寒神器由来已久,但近来却饱受诟病。很多关于该穿或是不该穿秋裤的传言在朋友圈里经久不息的流传。(10月18日 《新文化报》)

天气渐冷,穿秋裤成为老百姓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生活习惯。然而,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纷飞的“秋裤传言”让一些人逐渐变得不淡定了。穿秋裤令人丧失抗寒基因也好,不穿秋裤易患关节炎也罢,“秋裤传言”的大行其道,让人们左右为难。这种尴尬的现实和纠结的处境,本质上就是一种健康焦虑。

“穿秋裤令人丧失抗寒基因”指出,在秋裤的“溺爱”下,人的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会退化;只需要给三代人连续套上秋裤,该人群中腿部抗寒的基因就会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看似有板有眼的“秋裤传言”,很容易给公众一种“有科学依据”的错觉,降低老百姓对穿秋裤的价值认同。实际上,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与遗传。

“不穿秋裤易患关节炎”表面上契合生活常识,也能得到一些现实印证,给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事实上,穿不穿秋裤和骨关节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管是力挺秋裤,还是厌弃秋裤,这些“秋裤传言”都切割了社会信任,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健康焦虑。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传言看成一种社会情境,它一旦被许多人相信,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数,进而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激发负面的社会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在真实、有效信息不足的格局下,具有刺激性的传言对受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传言内容与受传者预期的吻合以及受传者之间的相互印证,都会让传言愈演愈烈。

和“秋裤传言”类似,“白皮鸡蛋更有营养”“木耳猪血能清肺”“吃烧烤后吃梨能抗癌”等伪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某些微信公众号装扮成一副“拯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模样,实际上却打着骗取阅读量、进行广告营销的如意算盘。对于这些生产者来说,“生活谣言”只是一笔生意;而对于那些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来说,“生活谣言”不可避免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秋裤传言”得到迅速传播。由于专业知识的短板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公众很容易被那种打着“科学”幌子的生活传言忽悠、蒙蔽。破解“秋裤传言”等生活谣言,既需要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及时辟谣,也需要老百姓少一些盲从,多一些求证与核实。(杨朝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秋裤 健康焦虑 争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