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云南省政协常委建言:精准把脉明病灶综合施策重实效

2016年10月24日 14:14 | 作者:程三娟 |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9月22日-23日召开的云南省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上,省政协常委及与会人员围绕“精准施策,立足长远,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的主题开展协商议政,“望闻问切”议脱贫,精准建言“除病灶”,为我省精准扶贫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

扶贫资源精准配置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常委们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问题建言。

梅研常委在代表民盟云南省委的发言时,针对扶贫资源精准配置中存在的配置失衡、与脱贫摘帽时间安排不匹配等突出问题,建议完善省级扶贫资金下拨计划。“把扶贫资金与脱贫摘帽的时间有机衔接起来,对2016年脱贫摘帽的12个县(市),可以考虑把未来三年的扶贫资金全部在2016年落实,而2017年脱贫摘帽的县(市),可以把三年的资金分两年落实。新增加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当年脱贫摘帽的县(市)。省级财政下拨各县(市)的扶贫资金既要考虑到各县(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贫困乡和贫困村的数量,也要考虑到各县(市)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并综合考虑各县(市)扶贫开发的项目需求。”

省政协常委田成有提出,精准扶贫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解决好“扶贫扶谁”的问题。本着“边实施边完善”的原则,严格标准、程序、要求和方法步骤,把不是“真贫”的贫困人口剔出去,把尚未“进笼子”的真正贫困人口纳入进来;其次,要把“谁来扶”切实搞明确。政府在提高扶贫开发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同时,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吸引各类企业、经营组织和投资人等市场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最后,要把“扶什么”切实抓细、搞对路,针对致贫原因和自身条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保障之血,造产业之血,造资产之血,造扶智之血,做到精准施策、靶向治疗。

“要采取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确保‘直过民族’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省政协常委董峻代表农工党云南省委发言时建议,全力实施好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教育培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创造“直过区”群众增收增长点,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新型医疗卫生体系。

切实解决因病致贫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省部分贫困户长期无法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调研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159.95万户、574.1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21.44万户、72.39万人,占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13.39%、12.60%。

“精准扶贫脱贫,就要切实解决我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庆生在代表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发言时指出。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调研发现,近年来,我省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因病致贫群体医疗救助政策执行不到位,医疗救助政策兜低保障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新农合补偿标准偏低,管理手段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建议从深化相关改革,完善我省因病致贫群体的救助制度,加快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做好医药卫生知识教育与普及,促进救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无缝衔接等方面切实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杜官本常委认为,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多发的现象,还需要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在国家政策规定下拓宽合规医疗费的报销范围,提高农村大病患者的报销比例,减轻大病患者的家庭负担。

“按照新农合目前的报销标准,农村患者到乡以上不同等级的定点医院就医,等级越高其报销比例越低。而在现实中,农村患癌症、心梗、脑梗等大病的群众比率居高不下,乡、县级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又有限,大病患者往往只能选择到更高级别但报销比例偏低的医疗机构就诊。对参加新农合的农村患者来说,医疗报销范围较窄,大病报销比例偏低的现状亟需改变。”杜官本说。

他建议提高农村大病患者的报销比例,同时探索建立农村大病患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的管理数据库,并动态监测,以增强救助的针对性。此外,还应推进农村群众的免费体检工作,加强宣传,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防患于未然。

发展产业“造血”脱贫

目前,我省贫困地区仍面临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产业支撑弱、基础设施滞后等诸多问题。与会常委、委员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产业支撑。他们指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应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头戏”来抓,资源、资金、项目向产业集中,推进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引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协主席熊瑞丽代表昆明市政协发言时建议,要精准选择产业,找准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注重规模化发展,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创建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注重“互联网+农业”,强力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深入研究,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必须坚持贫困村‘一村一品’、贫困户‘一户一业’原则,聚焦贫困村、贫困户,每户贫困户至少参与1—2个增收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昭通市政协主席成联远代表昭通市政协发言时认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必须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大力度,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提出了突出抓好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落实好金融扶贫政策等建议。

省政协常委郭惠云认为,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2020年要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主战场、农业是主阵地、农民是主力军,需要加快改变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低的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产业发展保障。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产业发展保障。”郭惠云建议,着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找增量,着力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上破瓶颈,着力在产业扶贫政策上求精准,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挖潜力。(记者 程三娟)

编辑:薛鑫

关键词:云南省政协常委 精准把脉明病灶综合施策重实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