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管理规范、质量良好、公众满意

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2016年11月03日 09:28 | 作者:许垂龙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战略任务。文化部明确要求,公共文化标准化不仅仅是要制定地区的基本保障标准,还要制定行业的技术标准以及绩效评估标准。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实现标准化的目标,不仅要解决均等化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管理服务不规范、产品供给与服务效能低下等问题。

作为文化部在全国各省市选择的十个公共文化标准化的试点之一,东莞市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作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规范、质量良好、公众满意为目标,坚持标准制定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积极探索建立运行有效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推进实施。2001年,该市就提出“文化新城”战略,建设“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和“音乐剧之都”。2011年,东莞市适应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大力实施“文化名城”战略,明确提出要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继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2014年10月,东莞市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

东莞市借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这一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力求让每位市民可享受普惠均等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市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努力建立具有东莞特色、满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的标准化体系,争取为国家各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地方样本。

一是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在国家、省指导标准的基础上,东莞市结合自身实际,在实施标准的制定上,注重条款的细化、指标的分解或拓展,对于国家、省标准中未量化的指标,都尽可能做了量化处理。在实施标准条款后增加责任单位,使责任落实到位。并增加了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研标准条款,更好地把握与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也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提出的相关标准,更有效地保障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同时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与群众互动、通过网络终端享受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建设数字文化馆等条款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工作。

二是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标准。东莞市以满足公共文化需求和服务民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核心,从公共文化领域的运行规律出发,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涉及范围内的标准对象、标准项目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编制了《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例如,标准体系除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服务标准进行规范以外,还对该市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行,数字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等内容制定了相关技术服务标准。

三是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标准。东莞市聘请第三方机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东莞市各镇(街)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及评估办法,并通过其他渠道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方式,着重推动基层提升服务效能,逐步建立健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东莞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紧紧把握标准制定与贯彻《意见》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委托相结合、实践探索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国家要求与东莞实际相结合、体系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五个结合”。

该市成立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小组,举办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训班,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并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纳入到标准体系。

东莞市采取政府主导与专业机构相结合的研制机制,通过定向招标将标准的研制分别委托给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开发网上填报评审软件平台,设计绩效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使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在各项标准的研制过程中,东莞市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邀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及省市的专家等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确保准确把握方向,适时调整指标。

东莞市还力争通过标准来破解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口服务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结合未来几年东莞的实际经济状况、群众需求制定标准,逐步形成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个性、上下衔接的标准指标体系。

此外,东莞市在坚持做好《东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东莞市文化馆服务规范》《东莞图书馆服务规范》等的同时,将该市同步开展的数字文化馆试点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中,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一子落”激发“全盘活”。

制定标准的同时,东莞市牢牢把握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契机,积极探索实践,有效促进了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上,东莞市新建成规模宏大的市民艺术中心,启动规划建设新的东莞市博物馆、袁崇焕博物馆、老年大学。寮步镇建成中国沉香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长安镇建成新体育馆,望牛墩镇建成水乡风情展示馆,虎门镇建成虎门影像馆等,厚街、水乡特色经济开发区也正规划建设新的图书馆、博物馆、水乡展览馆。

东莞市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有了新拓展。策划举办文化志愿大舞台,以文化志愿者自管、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搭建一个文化志愿者的才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2015年,该项目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志愿者优秀项目。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出“同饮一江水”打工者歌唱大赛、文化周末、东莞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东莞合唱节等40多个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在新标准的推动下,东莞市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也有了新成绩。该市积极筹划启动东莞改革开放40周年等系列文艺创作工程,如完成电视剧《袁崇焕》的拍摄工作,启动音乐剧《虎门销烟》的创作等。重视群众文艺创作,今年两个作品小组重唱《水墨乡情》、快板说唱《杨续悬鱼》入选参加文化部第十一届艺术节群星奖评审,其中快板说唱《杨续悬鱼》荣获群星奖。

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素质有了新提升。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从事创作、生产和研究的东莞户籍的文艺名家,开展“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不断提升东莞文艺名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东莞市在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不断作为,力争上游,未来,该市将加紧步伐,加快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标准化 创新体制机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