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红军强渡嘉陵江前的造船工程

2016年11月06日 14:39 | 作者:于文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35年1月,为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战役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自带领参谋人员沿江勘察,选定了在苍溪附近至阆中以北的3个渡河点。2月,红四方面军更抽调有一定游泳、划船技能的指战员220余人,组建红军水兵连,加强划船、架桥和游水训练,由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亲自领导。

当时,国民党军为了阻止红四方面军渡江,以重兵布防于嘉陵江西岸,并掠走了江上所有船只。为解决过江的舟桥问题,红四方面军总部要求动员一切力量,在短期内造出70至100只左右的木船和3座竹扎便桥,以便能同时装上3个团兵力抢渡和大部队过江。

为防止渡江计划被敌人发觉,红军决定在离主渡口塔子山15公里远的王渡场建立的隐蔽场所造船。地方苏维埃政府发动人民群众支援红军造船。参加造船的150多名铁匠和木工,背着干粮、带着工具,跋山涉水赶到王渡场。红四方面军还组建了一个由木匠、铁匠组成的船工会,主要职责是为水兵连制造和维修船只,领导人为张正宽。木工出身的李先念多次来到造船工地,了解造船工程进度,并和工人们造船。

当地群众从各地收集并运来大批木材,还拿出了自家的床铺、门板、寿木和油漆嫁妆用的桐油以及竹绒500多斤,保证了造船木材的需求;铁匠们四处收集破锅和庙里的废钟,把钟、锅敲成碎块,然后在地下挖坑点火,把碎铁块慢慢熔化,经过锤打,做成不同大小的钉子。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身长约4.7米,小巧灵活、划行速度快、便于搬迁,每只可容纳一个班红军战士的75只渡江船和3座竹扎便桥制造完成。与此同时,嘉陵县和嘉川等地的造船工人400余人,在猫儿跳、永宁铺也赶造了40余只船,还在船舷上写上“奋勇杀敌,争取早日革命成功”的鲜红大字。

3月27日天黑后,工人和战士们用肩膀将百余渡江船只和3座竹扎便桥构件秘密运抵渡江出发地点。3月28日晚,红军各部队在民众的协助下分别实施渡江作战,于29日拂晓一举渡江成功,攻占对岸险要阵地。


编辑:曾珂

关键词:强渡嘉陵江 造船工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