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拥抱”中东欧 “16+1”对接多个战略领域

2016年11月07日 08:54 |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抵达俄罗斯前,李克强访问了拉脱维亚,并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1”)。当地时间5日下午,“16+1”会晤后,李克强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集体出席签字仪式,共同见证“16+1”战略对接、金融、民航等领域合作文件签署。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李克强借此次“16+1”会晤的钻石形会标比喻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双边、多边合作成果丰富,未来发展必将产生钻石般的价值。

“中国拥抱中东欧”,德新社称,这是中国总理第一次访问拉脱维亚。在那里,他会见了来自中东欧的其他同行。这次会谈的主旨是经济合作,尤其是中东欧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北京通过“16+1”机制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发展项目,推进中国大力宣传的“一带一路”倡议。波兰广播电台称,“16+1”机制是由中国率先提出的,旨在与该地区16个国家(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加强交通、金融等方面的合作。这16个国家中有11个是欧盟成员。

“中国为中东欧推出110亿美元的基金”,路透社以此为题称,中国工商银行6日发表声明,表示牵头成立一个100亿欧元(约111.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为中东欧项目融资。此前一天,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宣布,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中东欧基金。报道称,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组成部分, 随着国内经济放缓,北京希望为本国企业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波兰科学院学者范哥里5日在“德国之声”网站撰文说,过去25年里,有些国家将目光投向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CESEE)。然而,北京“16+1”这样的设想的确少见。上世纪90年代,包括本世纪初,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许多CESEE国家与中国相当疏远。而今,和许多欧盟成员国一样,政治问题被搁置一边,CESEE和中国的关系被认为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来自中国的投资也逐渐增加,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高速铁路,“中欧陆海快线”都在进行当中。俄罗斯卫星网6日称,塞尔维亚外交部表示,塞尔维亚和中国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互相实行免签制度,相关协议已于5日在“16+1”峰会上签署。

法新社注意到一个插曲。报道称,李克强5日取消了与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双边会谈,显而易见,这是因为斯洛伐克总统基斯卡10月份会见了达赖。左翼出身的总理菲佐表示,对两国关系受到损害感到遗憾,他已邀请李克强访问斯洛伐克。右翼总统基斯卡10月16日会晤达赖后,菲佐政府立即发表声明撇清关系,菲佐批评基斯卡的行为对斯洛伐克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造成损害。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李克强 中东欧 16+1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