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农民工摆脱城市隐形角色 专家:变观念比立政策重要

2016年11月07日 11:43 | 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 

抉择

留城还是回乡?邓燕家走到一个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

顺德区容桂,40岁的四川南充嘉陵区双店乡人邓燕,已经两年没有工作。

她有一个妹妹,家里是纯女户,缺少劳动力,生活不富裕,外出务工赚钱是唯一的选择。

2003年,27岁的邓燕决定南下打工。她来到广东,一直在佛山的五金厂工作。2014年5月,她的左前臂被工厂内的一台油压机轧断。

眼前的邓燕,显得异常憔悴,长期呆在家中,身体开始微微发福。为了清洗方便,她剪了短发;因为要长期为自己的工伤奔走争辩,她的语速显得快于常人。

一到佛山,邓燕就选择进入五金厂工作。佛山的五金厂大多有冲压设备,高风险,但收入也相对较高。邓燕心细且自负,自认一辈子都不可能出事。

“我工作两年,就把两个女儿接到顺德。”到广东时,邓燕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乡太穷,邓燕想方设法给女儿好的环境,虽然工资收入低,但她还是鼓起勇气,毅然把孩子接到广东。

“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我们都想生活在环境好的地方。”在顺德区容桂镇,第一年,邓燕每个月有850元的收入,这对一个27岁的打工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她用120元和丈夫在城中村租住,还能存下钱补贴夫家。到2014年工伤前,邓燕每个月收入已经达到4000元。

为了扎根顺德,夫妻俩积攒了一点钱,加上东拼西凑借款10万元,2012年买了一辆货车帮企业拉货,每月开始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邓燕觉得,自己找到了想要的生活,也千方百计想留下来。

在广东的13年,邓燕之前并没有太留意自己的外来工身份。但在2014年,小女儿唐丹在顺德读初中,家庭高兴之余也多了一个烦恼,按照当地要求,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需要家长提供房产及社保证明。

夫妻两人都是外来工,也非常向往在顺德有属于自己的家。“曾经几次动了买房子的念头,但还是没有最后下决心。”邓燕现在都还有点后悔,因为当时顺德的房价并不高。

没有房产,只有社保这一条路。2014年,邓燕狠心辞掉高收入的五金厂工作,来到一家有社保的企业。然而,厄运降临。没多久,她永远失去了左前臂。

突然成为残疾人,给邓燕的“广东梦”蒙上了阴影。留城还是回乡?这个家庭走到一个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

大女儿唐红刚18岁,是回乡的最大反对者。她中专毕业,现在顺德一企业实习。

五岁就来到广东,唐红已经完全融入当地。家乡四川在她心里已是异乡,那里虽有亲人,但却没有朋友,五岁的记忆也早已模糊。

小女儿唐丹已就读初中三年级,她对家乡几乎没有印象,顺德容桂就是她的家乡。

每年春节,邓燕都把两个女儿带回老家,摩肩擦踵,坐一整天的火车到达成都,然后乘长途汽车辗转奔袭南充,再坐摩托过盘旋山路。另外,还有无法通行的道路需要步行,两个女儿早已苦不堪言。

春节长假在老家,无论饮食和生活习惯,邓燕和丈夫都已经无法适应,女儿们更是归心似箭。

2014年7月24日,邓燕工伤认定。9月22日,经鉴定为3级伤残,赔偿79万,支付律师费6万,剩下73万。

2016年11月1日,清晨,顺德容桂,邓燕在洁净宽敞的小区内锻炼,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一片祥和。

夫妻俩用每年7000元,租下容桂二室一厅的房子,“我也想通了,人生一辈子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邓燕说。

得到一笔“巨款”,生活中也多了很多纠结,亲戚伸手借钱的多了,给还是不给?如今在顺德还没有落户,到底该不该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做佛山人,做顺德人?

所谓“回不去”农村,其实是“不想回去”,邓燕和女儿都不愿意也不甘心重蹈父辈的农耕劳作。这是一种身份认同危机。但无论如何,家乡,她们决定“不回去”了。

编辑:梁霄

关键词:农民工 城市 户籍 隐形人 广东 社保 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