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调研“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

我们都是“运河之子”

2016年11月08日 08:58 | 作者:杨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住河之头,君住河之尾。”6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廖奔用一句玩笑来形容他与全国政协委员俞金尧的关系。廖委员曾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农场工作了8年,每年的冬天,他都要组织职工们兴修水利,名称叫“索须河开挖工程”,“当时不知道自己开挖的索须河就是大运河的一部分,今天看来,我当年也为大运河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做出过贡献。”已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廖奔委员提起印象中的大运河,感慨万端,在全国政协“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专题调研组与河南省有关同志座谈时,他称自己找到了“情感的爆发点”。

住在“河之尾”的俞金尧委员接过话头:“我的老家(浙江上虞)就在浙东运河边上。”6日上午,调研组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调研时,他看到了从河中出土了很多外销瓷片的照片,好多外销的瓷器都出产自河南,经大运河运到浙江,远销海外。隋唐大运河通过浙东运河同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又通过通济渠与陆上丝绸之路相连在一起。

“我们都是运河之子!”张廷皓委员以专家的口吻总结道。他曾经全程参与了大运河申遗工作,每个调研点的专家都是他的好朋友。

“我们都是运河之子!”张委员此言引发各位委员的共鸣。调研组组长李家祥委员就在发言中称自己是“喝着运河的水长大的”。他的家乡是山东枣庄,现在虽然运河古道还在,但河水已经不多,好多地方的河道开始变窄,去年他曾参加全国政协文史委组织的一次调研,路过北运河的时候,他特意到河边走了走,“已经很窄了,好多地方不仔细找,已经看不到运河的样子了。夸张点说,我都有一种一步跨过运河的冲动!”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这个感受。

紧接着,韦建桦委员也透露自己是“喝着运河的水长大的”,他的家乡在江苏扬州,多次参加大运河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调研,他特别关心大运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希望在大运河保护中能看到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身影,能出现得到世界学术界认可的成果。”

对于“喝着运河的水长大的”这个提法,杨冬权和余辉两位委员也有切身感受,他们是淮安同乡。“小时候,家里大人担回的水就是运河水,在水桶里放一个明矾口袋,沉淀一下就可以喝了。好在那个时候没有污染,喝了运河水也不会腹泻!”杨冬权委员说。在调研中,他特别关心大运河的交通运输数据,他的最大希望是恢复运河北段的通行能力,“如果不能恢复到航运水平,达到旅游通航也能发挥大运河的经济价值。有了经济价值,各地的保护工作才有动力。”

委员的人生经历和关注点都印证了张廷皓委员的那句话:“我们都是运河之子。”

每一位为保护和利用大运河而努力工作过的人,每一位维护大运河、爱护大运河、关心大运河的人,都是运河之子!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调研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