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巧用资产配置 避免投资“堰塞湖“

2016年11月08日 10:36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资金多,资产荒”,不知从何时开始,投资理财界里的大咖们把这句话挂在了嘴边儿。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池子里水很多,但引导这些水流出去的渠道很少,一个不小心,水都集中到了一个渠道里,很容易形成堰塞湖。

在国内,不少人曾经把股市、房地产市场比作资金“堰塞湖”,资金太集中,弊病之一就是把原本不那么贵的资产捧得太热,这就出现了泡沫。但当人们不断讨论资产荒的时候,实体经济,特别是有着较高成长性,但同时有着很长一段发展历程的小微企业,依旧贫血。

都说资产荒,其实资产并不荒。且不论中国从来不缺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就在当下,实体经济中依旧有众多值得关注的好项目。比如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有一个特定称呼,叫做“独角兽”企业。最新一期中关村指数显示,截至2015年,仅北京中关村就拥有40余家技术独特、市场扩张迅速的“独角兽”企业。

资产不荒,资金慌的又是什么?

慌的有可能是财产性收入缩水的潜在压力。比如美国大选即将落幕,美联储在12月加息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很多人开始担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承压,并由此担心现有人民币计价的财产缩水,因此急于买房以平抑风险。

这样的担心是否成立?

瑞穗证劵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近来表示,虽然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但从传统国际收支以及购买力平价来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更是提出,从历史上看,大选前后三个月美元走强概率较大,但这只是短期波动,长期来看,很多问题还要回到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上来看。人民币汇率此前一直被高估,但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国际化、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更为自由的汇率浮动机制,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抑制资产泡沫。

慌的也有可能是自身的投资能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有委员提出,不能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解决所有问题,要让更接近源头的钱去服务实体经济。同样,在接近资本源头的一级市场中,更为高级别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在前不久的一次公开发言中,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认为,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组合中,应该有20%-30%甚至更高的比例配置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的资产类别中去,借此与新经济、新模式深度合作,做它的原始股持有者。而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可以向国外机构投资人学习,也可以向私募股权投资的母基金去靠拢,以此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更能抵御风险。

慌的还有可能是收益周期。全球“热钱”的一大特点就是挣快钱,但与“热钱”快进快出给实体经济带来诸多麻烦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成熟投资者的细水长流,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以“永远不要亏钱”作为座右铭的“股神”巴菲特,他持股《华盛顿邮报》长达40年。

因此,在当下,资金所需要的,或许仅仅是一颗等待之心,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

编辑:梁霄

关键词:资产 资金荒 人民币 房地产 独角兽 购买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