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聚焦“重视特殊教育”

2016年11月09日 09:3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穿件红衣来开会
——一位特教学校校长的期盼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学校的家长们听说了都特别高兴,帮我挑选了这件红衣服。”在11月8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来自基层的特殊教育学校——山东省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在发言结束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她诚恳地表示:“我要代表家长们感谢在座的领导和各位委员对特殊教育的关心!”

“谢谢你的工作,真是不容易。”俞正声主席微笑着对她说。

不容易,这是袁敬华20多年办学经历的写照,在接受采访时,袁敬华向记者讲了她的故事。

24年前,16岁的农村姑娘袁敬华高考落榜,在家干农活。有一次,她无意中看到村里一对聋哑小姐妹被小学拒收,老师将哭泣的姐妹俩赶出教室,这深深触动了袁敬华的心。“她们也应该感受一下上学的快乐”,怀抱着这样的初衷,袁敬华将俩姐妹领回自己家,教她们说话。教聋哑孩子发音是非常费劲的事,袁敬华就让姐妹俩看口型摸她的脖子,一个月过去,姐妹俩终于会喊爷爷奶奶了,这给了袁敬华和她父母莫大的信心。父母将家里的厨房清理成一间教室,再找一块木板写上“夏津县渡口驿乡三屯村聋哑学校”几个字,就开始招收残疾学生了。

学校创办之初的六七年,是袁敬华最艰难的日子。孩子们吃住都在她家,一个月学费是20斤麦子。家里的房间都利用起来当教室,晚上把桌子一拼就是床。学生多了住不下,正房外又盖起偏房,搭起帐篷,袁敬华和孩子们一起住帐篷里。后来,当地政府帮她解决了困难,盖了20间房子作为办学之用,接着,学校又搬到了县城开发区,在政府和社会的多方资助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渐渐好起来。

“学校有多少在校生?多少名老师?当地政府有没有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俞主席关切地问。“截至昨天,是756名学生,172名老师。”袁敬华对学校的情况稔熟于心。现在,她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各个阶段,2/3以上来自农村。袁敬华说,学校的老师是向全社会招聘的,招人难,工作起来更难。“一个简单的词,老师们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久而久之,老师都变得‘啰唆’起来,平时说话也不自觉地喜欢重复。”袁敬华告诉记者,有的老师还出现了抑郁倾向。

不过,袁敬华对自己的学校充满信心。“在来这个座谈会之前,我在学校开了个家长会,家长们都很受鼓舞。国家能关心我们特殊教育,关心残疾孩子的人生规划,我们的春天就不远了。”

也正是因此,家长们给袁敬华提了一个小建议:“穿一件红衣服!”(谢靓 王卓)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重视特殊教育 义务教育 特教学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