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萨摩亚学员与中国的一段情

2016年11月11日 09:33 | 作者:林瑞华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11月9日,为期3周的“2016萨摩亚文化和艺术研修班”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落下帷幕。当日上午在学院举行的结业仪式,因学员们主动要求表演歌舞节目而由原计划的45分钟延长到一个半小时。萨摩亚驻华大使托欧玛塔及夫人、文干院副院长段周武等出席仪式的有关负责人,无一不被学员蕴含在歌声与舞蹈中的动人情愫深深打动。21名学员绝大部分是萨摩亚的文化官员,多数是第一次来到中国,21天的学习与考察,让他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也让他们与文干院教职员工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北京还没有开始供暖的房间里,学员们穿着单薄的民族服装挥洒着热情,他们显然还没有准备好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

萨摩亚学员参观铁艺生产车间

萨摩亚学员参观铁艺生产车间

专题学习加现场观摩

本次研修班是中国商务部的对外援助项目,也是萨摩亚首次组织文化工作者赴华考察学习。为使研修班取得最佳效果,在对外培训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承办单位文干院做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

在华学习的3周时间里,学员们分别在北京和贵州两地进行了专题学习和现场观摩,中国的文化官员、专家学者与学员们共同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遗传承与文物保护等重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段周武不但亲自给学员们上“中国国情”课,还与学员们一起远赴贵州学习考察。

除了专题授课,学员们还参观了多处历史文化古迹,考察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文化机构和多个产业园区,不仅了解到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路径与经验,还感受和体悟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增进了彼此间的友好情感和深厚友谊。

当萨摩亚遇上黔西南

一个是位于南太平洋、鲜为国人所知、被联合国列为不发达国家的岛国,一个是拥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他们都被贴上过“不发达”的标签,他们的另一个共性是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萨摩亚与中国贵州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素无交集,却因为“2016萨摩亚文化和艺术研修班”被联结在一起。记者有幸见证了萨摩亚研修班的黔西南之旅。

10月27日下午,和煦的阳光将兴义万峰林照耀得格外妩媚动人,公园入口处的露天舞台上,正进行着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歌舞演出,刚刚从大巴上下来的萨摩亚学员们循着音乐,自动围拢到了舞台前。布依族姑娘们的舞蹈表演结束后,早已按捺不住的萨摩亚学员主动请缨,上台表演起合唱《美丽的萨摩亚》,歌声委婉动人,置身万峰林的中外游客仿佛感受到了萨摩亚的蓝天白云和沙滩海浪。

领唱索罗摩娜不但歌声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她是萨摩亚莱卢莫加艺术学校的音乐老师,她说,虽然只是一个简易的舞台,但是能把萨摩亚家喻户晓的歌曲唱给中国友人们听,令她无比骄傲。在她印象中,黔西南不但有动听的民间音乐,还有好看的布依族苗族服饰,而且并没有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失传,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萨摩亚学习的。

在兴义布谷鸟布依族文化风情园,学员们现场观摩了布依族传统刺绣工艺。学员列尼·利奥塔所在的公司主要经营旅游演艺和产品,风情园的服饰产品令他印象深刻。他主动提出要送一件印有公司标识的T恤给风情园总经理王菁作为纪念,而王菁也向列尼回赠了一件布依族男式上衣。

热情写在每一张中国人的脸上

问起学员们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许多人都会说是“热情”。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但对南太小国萨摩亚非常友好和热情。

研修班的萨方领队,萨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高级文化官员特拉费娜·李表示,文干院的课程安排得既科学又周到,让大家获益匪浅,外出考察项目也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李对中国人的热情感受尤其深刻:无论在北京还是在贵州,所到之处是一张张真诚的笑脸,陌生感瞬间消除。

在贵州兴义,学员们前往万峰林纳灰村考察了民族文化村落建设情况;在贵州醇酒厂,学员们徜徉在生产车间,考察中国白酒酿造工艺;在普安县龙吟镇,学员们与苗族合唱团交流民间音乐;在马岭河峡谷,学员们考察了黔西南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在贵州新滢工艺公司,学员们了解到该公司以铁艺生产和销售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的经验。

萨摩亚文化中心是一个私营企业,向公众提供艺术培训等项目,中心主管图莉莉·艾斯曾长期生活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学员中国际视野比较开阔的一位,她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许多做法值得萨摩亚借鉴。旅游是萨摩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萨摩亚的文化资源也很丰富,但两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中国许多景区的驻场演出做得很精致,旅游纪念品市场也很成熟,这对研修班的学员们很有启发。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萨摩亚学员 2016萨摩亚文化和艺术研修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