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当“读书文明”遭遇“电子文明”:最焦虑的是父母

2016年11月14日 16:47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家庭教育不能停留在概念上,要可操作

“现在独生子女父母的状态是这样的:就像两只鸡生出了一个蛋,看着这只蛋就是不知道将来能孵出什么样的小鸡,所以充满了焦虑。”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说。

正如专家所说,现在的家长是内心充满焦虑,行动上不知所措。“我们的家长都会说希望孩子幸福健康快乐,这些都是概念,很多概念是有操作的定义的,要从概念上升到可操作的层面。”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说。

当概念不能转化为相应的具体的操作时,往往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自女儿上小学后,芦咏莉每年都会利用假期让女儿在少林寺参加一段时间的武术训练,同时参加武术比赛。芦咏莉希望通过这种艰苦的训练,女儿能在各方面得到提升,同时感受那种通过努力而有所收获的成就感。

不少带孩子参加这种训练的家长也说自己的教育目标跟芦咏莉一样。不过,当面临比赛时,家长们的反应就出现了很大差距。

比赛开始前,一个孩子的家长就开始分析局势:“我们这个组特别不巧,这样就不容易拿冠军”“这样分组不容易拿到金牌”,比赛结束后,孩子果然没有拿到金牌,非常沮丧。这时候家长又开始安慰孩子:“没关系,没关系,我们不是为了金牌来的。”

这样的安慰显然不起作用,“他们内心的东西已经在最日常的交流中暴露了。”芦咏莉说,很多家长都学会了跟孩子说:要重视过程别太在意结果,其实家长们只是拿来了这个概念,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

所以家庭教育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拧巴”的现象:家长嘴上说不看重分数,实际上孩子考好了就物质奖励,考不好就一脸阴云;家长嘴上说尊重孩子的个性,实际上会参照别人家孩子给自己孩子报课外班;家长嘴上说都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所以,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了,但是所培养出的孩子与公认的社会标准有着较大差距。

郑新蓉介绍,在她参与的一个研究课题中显示,社会上参与儿童教育的公职人员对孩子作出的评价与家长自己对孩子作出的评价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比如,家长们最不满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参与儿童教育的社会公职人员则认为孩子的脾气秉性方面的问题最多;家长认为孩子创新能力欠缺,而参与儿童教育的公职人员认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最欠缺;参与儿童教育的社会公职人员认为孩子们缺少责任心,研究显示家长们实际上对此并不看重。

编辑:梁霄

< 0 1 0 2 0 3 0 4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