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从天禄琳琅看古籍沧桑:清亡前夕被盗出宫

2016年11月15日 16:58 | 作者:孙碧佳 | 来源:大公网
分享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国家善本图书—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先生集》(柳宗元祖籍河东即今山西运城人,故称),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旧藏,后归入著名的“天禄琳琅” 清代皇家藏书。随着近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爆,“天禄琳琅”藏书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这部《河东先生集》可以解开有关古籍的不少歷史谜团。


图:昭仁殿正殿


善本古籍“法统”象徵

善本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主要载体。正因此,古往今来的统治者、社会精英,都把搜集、保存善本古籍看得很重。鼎彝文物、古籍图书就不仅仅是文化或 物质财富,而且成为国家“法统”的象徵。在古代统治者看来,得到它们似乎就代表着得到国家政权;得到它们越多,似乎就代表着其统治地位越合法。在知识分子 看来,家藏万卷书,胜似拥有百座城,即成语“坐拥百城”。《史记》名篇《鸿门宴》中,说刘邦攻进咸阳后,“籍吏民,封府库”,把秦中央政府的物质财富、文 化财富都封存了,其中当然包括图籍。从此,朝代更替之际,帝王们总是首先查封和抢夺前朝的金石书画、图书典籍等传世文物。

金人攻下宋朝京城汴梁,把宋徽宗藏书楼宣和殿的图籍、书画劫掠一空,拉到中都城(今北京),拿不走的扔到御苑金明池里泡汤。金朝灭亡,元人又将金朝上述 宝物移藏宫中奎章阁等处,故址大约在今北京城中心北海西岸老国家图书馆主楼一带。明初朱元璋的大将军徐达攻下元大都城,随即“封其府库及图籍宝物等”,分 批运往首都南京。永乐迁都北京,又将这批宝物运回北京紫禁城,奉天殿(现太和殿)里有八口大龙橱,里面装满了三代鼎彝,表示定鼎北京;图书有一百柜,用十 艘大船装载,由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后,先藏于左顺门北廊,正统六年移到特建的藏书阁“文渊阁”里,由大学士、当时文化名人杨士奇主持清点、造册,编成文渊 阁书目。清朝统治者继明朝入主中原,明朝内府宝藏顺利到手,到乾隆时大臣们检查内阁大库(即明代文渊阁),发现里面的图书还有打着明初徐达的封条。清朝灭 亡,国宝文物、图书典籍转归中华民国国有。一九四九年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还不忘拉走故宫等处重要文物,也是这个原因。台北故宫现存文物六十万件, 其中图书古籍、文献档案四十万件。

善本集结收官之作

清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乾隆皇帝谕令内阁翰林检阅内府藏书, 挑选宋、元、明三代精善古籍进呈御览,在乾清宫东小院的昭仁殿设藏书阁,也是用唐代诗人张说“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典故。乾隆御笔题额:“天禄琳 琅”。昭仁殿是康熙皇帝的寝宫。雍正起,皇帝寝宫移至养心殿。乾隆帝为表达对祖父的崇敬和纪念,把此处变为善本藏书处。“天禄”指汉代未央宫中藏书处“天 禄阁”,萧何主持建造。“琳琅”本指美玉,引申指珍贵图书,恰恰出自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又览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琅珪璧之宝甚厚。”因此, 柳宗元《河东先生集》在其间又有特殊意义。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大学士于敏中等奉命编纂《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收书共四 百二十九部,其中宋版七十一部、金版一部、影宋抄本二十部、元版八十五部、明版二百五十二部。此时国博所藏这部《河东先生集》并不在其中。嘉庆二年(一七 九七年),乾清宫发生火灾焚毁,火灾殃及东小院昭仁殿,“天禄琳琅”藏书基本化为灰烬。当时已是太上皇的乾隆帝痛心疾首之馀,下令重建昭仁殿,并令大臣彭 元瑞等再辑内府珍藏善本藏于其中,编成《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收书六百六十四部。这是古代大规模善本集结的收官之作。至此,原属明代项元汴藏书的 《河东先生集》,被收入《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明代集部》。

风流云散“天籁阁”

古籍刻本作为印刷品,在成书之时都不是 唯一的,同一块木刻雕版可以刷印多次。但是古籍刻本经过一代代藏书家鉴别、甄选进而收藏,最终留传下来,就成为善本典籍了。著名藏书家在书上钤盖藏书印, 是其独一无二身份的证明。国博所藏《河东先生集》,就是这样一部独一无二的古籍。

此书的祖本,是唐代另一位诗人刘禹锡编辑的,南宋咸淳 年间(一二六五至一二七四年),廖莹中主持刊刻并校正。宋版书字体工美,后人称为“宋体”,精雕细刻,纸墨上乘,赏心悦目,乾隆时一页宋版书价至一两黄 金。明代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典籍需求激增,弘治、正德时期兴起翻印宋版书热潮,嘉靖时期登峰造极。明政府曾下令严禁窜改旧版文字、行格,严格保护古籍原 貌。这部柳宗元诗文集就是嘉靖年间,号称东吴郭云鹏“济美堂”的刻本。

这部济美堂版《河东先生集》上第一个藏书印,是明代著名收藏家、 画家项元汴的“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一五二五至一五九○年),字子京,号墨林、墨林居士等,浙江嘉兴人,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他出身 嘉兴名门望族,其先祖项忠明初为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衔。父亲项铨是成功商人,经营当舖,积累下巨额财富。其长兄、次兄均出仕为官,他以“岁贡”入南京国 学为太学生,父亲去世后留在家中照顾母亲,打理家族产业,尤以图书、书画收藏宏富的“天籁阁”闻名于世。至今收藏于中外各著名博物馆的中国传世书画,例如 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瞻近帖》、《行楷书千字文》,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韩干《牧马图轴》、《照夜白图卷》,韩滉《五牛图》、怀素《自叙 帖》、《苦笋帖》,五代李唐《采薇图》,宋苏轼《阳羡帖》、《致梦得校秘尺牍》,米芾《清和帖》,元赵孟頫《道德经卷》、《鹊华秋色图》等等,上面都有他 的收藏章。一时风雅之士均慕名拜访。后来的著名“吴门”(苏州)画家仇英,曾为其僕人,因而得以观摩所藏宋元名画真迹,终成大家;写意花鸟画宗师陈淳是他 的老师,董其昌年轻时也在他的家做过家庭教师。

一六四五年,清兵攻陷嘉兴,千夫长汪六水率兵闯入位于嘉兴城南灵光坊的天籁阁,将其中珍 藏劫掠殆尽。项元汴之孙项圣谟在《三招隐图》题跋中写道:“禾城(嘉兴)既陷,劫灰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 画,与散落人间者,半为践踏,半为灰烬。”后来到乾隆时期,这些珍藏大部分辗转进入皇宫内府。

乾隆帝情有独钟

这部 《河东先生集》之所以成为“天禄琳琅”藏书,不仅仅因为其版刻精良,还因为它是项氏“天籁阁”旧藏。乾隆皇帝是项元汴的fans,对“天籁阁”所藏古籍书 画魂牵梦萦。在六下江南过程中,八游嘉兴南湖,寻访天籁阁旧址,痛惜天籁阁及所藏几无所存,作诗咏道:“檇李(嘉兴古名)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云 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于是下旨按“天籁阁”意境,在承德避暑山庄仿造一座“天籁书屋”。书屋建成后,命内府在宫廷收藏的原项氏旧藏书画中选出 宋米芾、元吴镇、明唐寅书画各一幅移藏其中。

因乾隆皇帝对项元汴旧藏情有独钟,济美堂《河东先生集》被选入復建的“天禄琳琅”藏书阁。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八第十三页对此书著录如下:“《河东先生集》四函,三十二册,唐柳宗元撰。书四十五卷,凡诗书四十三卷,《非国语》二卷;又《外 集》二卷,《龙城录》二卷,《附录》二卷,《集传》二卷,后续一卷。每页版心刻‘济美堂’,与《增广註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另本。檇李项氏藏本。‘项子京家 珍藏’朱文,卷首。”此书归入“天禄琳琅”秘藏后,就成为《钦定天禄琳琅河东先生集》,钤上乾隆皇帝、嘉庆皇帝藏书印鉴。每册“天禄琳琅”书前后副页依次 钤乾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朱文方印;每册首页上方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和嘉庆“天禄继鉴”白文方印; 末页上钤“天禄琳琅”朱文方印和“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钦定天禄琳琅河东先生集》自嘉庆二年冬始,一直存放在復建的昭仁殿内,直至晚清宣统年间。

清亡前夕被盗出宫

现存此书目录页被钤上“熙彦收藏善本”藏书章,说明熙彦是继项元汴、乾隆皇帝等之后又一位收藏者。

熙彦,字隽甫,满洲正白旗人,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进士,后在吏部任职,擢升民政部员外郎、内阁学士。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任商部右参议, 不久调任农工商部左参议,后擢升为农工商部左丞、署左侍郎。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袁世凯组阁,熙彦任农工商部左大臣。清朝灭亡后,民国三年(一九一四 年)五月,担任民国政府蒙藏院副总裁、总裁。一部在清皇宫中收藏的善本书,何故变成大臣的私人藏书呢?

从熙彦得到这部书后,将三十二册书每一册盖有乾隆皇帝藏书印的扉页换成白纸,换掉原来清宫天禄琳琅藏书封面,而改为极普通的蓝皮装订样式,可知他唯恐别人知道这部书真实身份和来歷。推测他是在清政府灭亡前夕风雨飘摇之际,浑水摸鱼从宫中盗出。

国家博物馆善本帐本上记载,国博是在一九七三年从中国书店购得此书入藏。它是在哪一年,从熙彦家辗转到了市场,目前尚不得而知。周览此书沧桑聚散,只有国家强大、天下太平,民族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得到保护。

编辑:陈佳

关键词:从天禄琳琅 看古籍沧桑 清亡前夕 被盗出宫

更多

更多